合芜蚌工业创新为稳增长促转型注入内生动力
【谢宏豹 张骅合肥报道】据安徽省统计局最新统计,今年以来,合芜蚌试验区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各项创新举措,工业研发(R&D)呈现“三大特点”,取得“三大成效”,为“稳增长、促转型”注入了内生动力。
三大特点:一是研发活跃度进一步提升。截至6月底,试验区有663家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比上年同期新增230家,占企业总数的15.3%,提高4.3个百分点。二是研发机构、队伍发展迅速。677家企业建立了各类研发机构957个,增长76.1%;拥有各类研发人员5.9万人,增长34%。引进各类高端人才1792人。三是研发投入强度有所提高。共投入研发经费71.1亿元,增长22.4%。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主营业务收入)达1.36%,与2011年相比,提高0.47个百分点。
三大成效:一是涌现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共申请专利7979件,增长72.5%;专利在本省转化量达4286件。以合肥通用研究院等为代表的94家企业形成了316项国家或行业标准,行业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二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共实施各类新产品开发项目5819项,实现销售收入938.8亿元,分别增长58.3%、28.4%。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17.9%。上半年,试验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9.3亿元,同比增长17.7%,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三是产学研合作取得新进展。共合作兴办了109个经济实体、共建了298个研发机构,开展了858项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比上年同期增长41.4%,产学研项目经费投入12.9亿元。
合芜蚌工业创新能够取得如此好的业绩,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因素:一是各项创新举措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上半年,安徽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海智专家科技创新协会等,叠加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二是政府专项资金逐步发挥引导作用。7月份,安徽省下达了2012年度省级自主创新专项资金6亿元,其中试验区4亿元,试点省2亿元。按照规定,合芜蚌三市已安排了14亿元的配套资金。三是企业研发特点决定了投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数据显示,下半年,试验区将完成1514项研发项目,占在研项目的51.1%,这部分项目仍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 上一篇:淮北矿业首家职工“五小”展览馆开馆
- 下一篇:合肥设社区换届选举流动投票箱
- 10-18安徽华塑公司关心职工做了具体实事
- 04-26“三精准”,怀宁县提升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管理
- 02-08抗疫情合肥庐阳经开区爱心企业送糕点
- 02-25江淮营销模式改变了什么
- 12-02第十届家博会“中国声谷”集中签约20个项目
- 03-18【两会特稿】毕小彬:新常态下推进工业企业退
- 01-13朝源煤矿孔祥灿:综掘队的“尔雅队长”
- 12-04合肥高新区在“双创”中激活发展因子
- 01-23中国移动与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共谋智慧矿山升级
- 03-09华塑股份荣获淮北矿业2017年度“优秀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