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张来辉:水泥产业转型升级重在谋求高质量绿色发展
时间:2020-05-25 22:14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张来辉,是来自我国水泥重要生产经营企业,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一直关注我国水泥产业发展。
全国两会专稿
环保升级,重塑行业发展形象
我国水泥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满足了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节奏加快的需要,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建材产品。水泥行业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而水泥行业通过转型升级和环保升级改造,行业形象已今非昔比,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来辉以海螺集团为例解释了水泥行业在污染防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为响应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水泥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除尘、脱硝、脱硫等环保投资比例达到10-12%,环保设施运行成本约12-15元/吨,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严管理,三大污染物氮氧化硫、二氧化硫、颗粒物每标立方米烟气中含量为400mg、200mg、30mg,优于欧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更是制定了比新国标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标准,如海螺集团“十三五”以来,投资30多亿的环保投入,致力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扬尘和噪声治理,66家熟料生产基地,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每标立方米烟气排放浓度仅为14.31mg,243.64mg和9.27mg。
水泥企业利用自身生产工艺特点,开发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海螺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成功推出106个环保类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1062万吨,危固废443万吨的处置规模。尤其是海螺集团在白马山水泥厂与高等院校合作,利用水泥窑烟气进行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形成了5万吨的工业级和食品级规模,实现“绿色生产”的同时“变废为宝”,成为世界示范线,对于传统工业企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3月30日,在疫情期间,海螺克服不利影响,又顺利实现了捕集的二氧化碳转换为高附加值干冰产品,一期年产规模为3000吨,扩大了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造福人类。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新技术加持,促进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只有高耗能的企业,不应有高耗能的行业。”张来辉说,就像汽车,使用过程会消耗石油能源,尾气排放产生污染,即使使用电动汽车,发电过程也会产生污染。正因为有了水泥等基础性原材料,城市才能矗立高楼大厦,才会天堑变通途,才有高峡出平湖。因此,新技术加持,促进了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
张来辉
大型水泥企业不断地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6月,海螺集团在全椒海螺建成了我国首个全流程水泥智能工厂,创建了以工厂运行自动化、故障预控化、管理可视化、全要素协同化、决策智慧化为特征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在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海螺集团作为传统行业企业被工信部授予“首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称号。目前集团正扩大推广应用,预计集团全面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成本及创造效益逾十亿元,若在水泥行业全面推广,产生的效益则更为可观。与华为和中国电信合作,借助5G、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矿车无人驾驶系统,在安徽芜湖海螺水泥公司实验车辆已进入循迹自动驾驶调试阶段,今年可实现正式投用。
水泥行业通过技术升级,能耗指标不断优化,海螺水泥自建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标准煤耗大多低于100公斤标准煤。通过自主研发的余热发电技术,保证了三分之二的用电需求。海螺集团旗下的山东济宁海螺通过在厂区建设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将实现用电量零外购。
张来辉说,国家今年提出的新基建,其中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水泥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将助推水泥行业转型升级。
对此张来辉建议,将水泥行业从高污染高能耗名录中移出;工信部出台水泥行业转型升级规划;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推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固危废处置规划。
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合理定位行业发展
2019 年,国家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强,房地产投资维持较高水平,对水泥需求提供了较强支撑,全国水泥产量 23.3 亿吨,同比增长 6.1%;熟料产量 15.2 亿吨,同比增长 6.8%,熟料产量为历年最高值。营收首次突破万亿,达 1.0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5%,利润 1867亿元,同比增长 19.6%,再创历史最好。
水泥行业整体形势向好,是否反映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已经到位,产能过深剩矛盾已经化解?
张来辉分析说,2019年根据统计,2019年水泥熟料产量15.23亿吨,同比增长6.1%,而实际生产能力为20.15亿吨,利用率也只有75%,基建托底,房地产投资平稳助力需求增长,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错峰生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行业供求关系,但产能过剩依旧是水泥行业最主要的矛盾,本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窗口期,2018年1月1日下发执行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各地置换产能兴起,掀起新建大潮,原先的因市场竞争无效产能,通过产能置换变成实际产能,2017年、2018年分别投产2134万吨、2173万吨产能,2019年全国又投产18条线,2886万吨产能,目前全国在建、筹建生产线有90多条,产能近1.4亿吨,投产后,行业熟料总产能近21亿吨。四川、重庆水泥企业实施错峰生产,每条线年平均停产100-110天。贵州省3000多万人口,水泥产能达到1.4亿吨,人均达到4吨,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一边是现有产能发挥不足,一边是大量新建生产线。
张来辉建议工信部加强产能置换监管,防止利用产能置换政策扩大产能和新增产能的现象。在现有产能发挥不足的省份,严控新增产能,保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张来辉表示,打赢蓝天保卫战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水泥行业也积极作为,加大环保投入,转型升级技术,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大幅下降。但部分省份出台的环保排放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是现行标准的四分之一,目前水泥行业脱硝、脱硫工艺大多数采用喷氨方法,排放浓度要求越多,喷的氨水也会更多,氨逃逸量就越大,各地的臭氧管控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氨水生产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新的污染。
张来辉建议生态环境部制定环保标准要和现有的环保技术相适应,要和现有的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对水泥行业现有的脱硝、脱硫技术进行调研,推广先进技术;利用环保专项基金,鼓励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攻关污染减排技术,新的环保技术研发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长久之策。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来辉
水泥产业转型升级重在谋求高质量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张来辉,是来自我国水泥重要生产经营企业,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一直关注我国水泥产业发展。5月25日,张来辉代表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水泥产业转型升级重在谋求高质量绿色发展。水泥产业转型升级重在谋求高质量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环保升级,重塑行业发展形象
我国水泥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满足了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节奏加快的需要,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建材产品。水泥行业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而水泥行业通过转型升级和环保升级改造,行业形象已今非昔比,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来辉以海螺集团为例解释了水泥行业在污染防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为响应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水泥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除尘、脱硝、脱硫等环保投资比例达到10-12%,环保设施运行成本约12-15元/吨,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严管理,三大污染物氮氧化硫、二氧化硫、颗粒物每标立方米烟气中含量为400mg、200mg、30mg,优于欧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更是制定了比新国标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标准,如海螺集团“十三五”以来,投资30多亿的环保投入,致力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扬尘和噪声治理,66家熟料生产基地,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每标立方米烟气排放浓度仅为14.31mg,243.64mg和9.27mg。
水泥企业利用自身生产工艺特点,开发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海螺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成功推出106个环保类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1062万吨,危固废443万吨的处置规模。尤其是海螺集团在白马山水泥厂与高等院校合作,利用水泥窑烟气进行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形成了5万吨的工业级和食品级规模,实现“绿色生产”的同时“变废为宝”,成为世界示范线,对于传统工业企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3月30日,在疫情期间,海螺克服不利影响,又顺利实现了捕集的二氧化碳转换为高附加值干冰产品,一期年产规模为3000吨,扩大了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造福人类。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新技术加持,促进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只有高耗能的企业,不应有高耗能的行业。”张来辉说,就像汽车,使用过程会消耗石油能源,尾气排放产生污染,即使使用电动汽车,发电过程也会产生污染。正因为有了水泥等基础性原材料,城市才能矗立高楼大厦,才会天堑变通途,才有高峡出平湖。因此,新技术加持,促进了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
张来辉
水泥行业通过技术升级,能耗指标不断优化,海螺水泥自建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标准煤耗大多低于100公斤标准煤。通过自主研发的余热发电技术,保证了三分之二的用电需求。海螺集团旗下的山东济宁海螺通过在厂区建设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将实现用电量零外购。
张来辉说,国家今年提出的新基建,其中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水泥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将助推水泥行业转型升级。
对此张来辉建议,将水泥行业从高污染高能耗名录中移出;工信部出台水泥行业转型升级规划;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推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固危废处置规划。
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合理定位行业发展
2019 年,国家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强,房地产投资维持较高水平,对水泥需求提供了较强支撑,全国水泥产量 23.3 亿吨,同比增长 6.1%;熟料产量 15.2 亿吨,同比增长 6.8%,熟料产量为历年最高值。营收首次突破万亿,达 1.0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5%,利润 1867亿元,同比增长 19.6%,再创历史最好。
水泥行业整体形势向好,是否反映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已经到位,产能过深剩矛盾已经化解?
张来辉分析说,2019年根据统计,2019年水泥熟料产量15.23亿吨,同比增长6.1%,而实际生产能力为20.15亿吨,利用率也只有75%,基建托底,房地产投资平稳助力需求增长,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错峰生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行业供求关系,但产能过剩依旧是水泥行业最主要的矛盾,本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窗口期,2018年1月1日下发执行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各地置换产能兴起,掀起新建大潮,原先的因市场竞争无效产能,通过产能置换变成实际产能,2017年、2018年分别投产2134万吨、2173万吨产能,2019年全国又投产18条线,2886万吨产能,目前全国在建、筹建生产线有90多条,产能近1.4亿吨,投产后,行业熟料总产能近21亿吨。四川、重庆水泥企业实施错峰生产,每条线年平均停产100-110天。贵州省3000多万人口,水泥产能达到1.4亿吨,人均达到4吨,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一边是现有产能发挥不足,一边是大量新建生产线。
张来辉建议工信部加强产能置换监管,防止利用产能置换政策扩大产能和新增产能的现象。在现有产能发挥不足的省份,严控新增产能,保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张来辉表示,打赢蓝天保卫战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水泥行业也积极作为,加大环保投入,转型升级技术,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大幅下降。但部分省份出台的环保排放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是现行标准的四分之一,目前水泥行业脱硝、脱硫工艺大多数采用喷氨方法,排放浓度要求越多,喷的氨水也会更多,氨逃逸量就越大,各地的臭氧管控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氨水生产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新的污染。
张来辉建议生态环境部制定环保标准要和现有的环保技术相适应,要和现有的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对水泥行业现有的脱硝、脱硫技术进行调研,推广先进技术;利用环保专项基金,鼓励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攻关污染减排技术,新的环保技术研发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长久之策。
相关文章
- 05-15合肥高新区妇联开展“送奖到基层”暨走访调研
- 04-12合肥高新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11-18梁金辉:企业也要为社会“贡献文化”
- 03-10王彪:石化企业如何应对能源和环境压力
- 03-08张来辉:海螺集团围绕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升级
- 02-04争分夺秒奇瑞“全球行动”驰援疫情防控
- 03-07合肥高新区清新互联全自动AI测温助防疫
- 09-26奇瑞第二代CVT投产全系产品油耗大幅下降
- 01-24营改增政策红包让安徽省企业受益
- 09-04综合实力不输合资奇瑞新E3比拼日韩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