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稿 罗建国:财政应按市场要求帮扶民营经济改革发展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两会专稿 罗建国:财政应按市场要求帮扶民营经济改革发展

时间:2014-03-08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两会专稿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
财政应按市场要求帮扶民营经济改革发展
本报记者 张晓梅 张骅
 
罗建国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有关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进行阐述时指出:“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3月7日,前来参加全国“两会”的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因受宏观经济影响,普遍面临下行压力加大、环境偏紧、制约因素增多等众多不利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资金问题,财政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策部署,安徽省财政从2013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11亿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变直接投入为间接支持企业,县(市区)也等额进行配套,资金全部用于充实县(市、区)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为进一步加快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去年下半年省财政调整支出结构,新增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增加省担保集团注册资本金,省担保集团以股权投入按照参股但不控股的方式,对全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国有及国有控股担保机构进行现金注资。总体上看,政策效应十分明显,拉动市县配套资金27.53亿元。经过去年两次大规模对县(市、区)国有及国有控股担保机构注资,经注资的国有及国有控股担保机构2013年底担保余额达530.6亿元,同比增长19.7%,平均担保放大倍数为3.62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获得担保机构支持的企业效益大幅增长,担保惠及企业2.04万户。
    罗建国认为,财政系统支持民经济发展,要改变传统的输血模式,坚持发挥市决定作用,优化配置财政资源,让民营企业及民营经济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并在政策设置和资源配置上给予同等待遇。比如国有企业引进民资注入,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实现民营、国有双赢,这种改革不仅是今后财政支持国有经济的方向,也是民营经济改革发展获得财政支持的重要图径。
    在改革创新工作进程中,安徽省财政厅坚持从政策层面给企业减负,营造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2013年,安徽省财政厅会同省物价局、省经信委、省监察厅对全省涉企收费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和研究,联合向省政府提交了有关规范涉企收费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据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的通知》,在国家去年上半年减免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安徽省从去年8月1日起自主取消、调整、下放和缓征2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3项政府性基金,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8亿元;同时,对经营性服务收费和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收费实行严格管控。
    同时,积极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开展“营改增”试点,截止2013年底,全省营改增试点纳税户数69116户,累计减轻企业负担42.38亿元;对因新老税制转换税负增加的企业,落实好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累计拨付扶持资金17.2亿元。严格执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自去年8月1日起,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全年预计减轻小微企业税负7亿元。对按程序申报并符合土地使用税减免条件的企业,在规定期限内为企业办理减免税手续;认真做好企业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等工作,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罗建国说,为了把帮扶民经济落到实处,帮到更为关键的环节,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帮扶工作,去年安徽省财政厅积极开展全省涉企资金大检查,从6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重点检查2010—2012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确保资金落实到企业。并开展涉企资金调查,深入走访企业,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问需于企,问计于企,了解企业所思所想所盼,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发展。
    2013年,安徽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5518.5亿元,增长16%,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2.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达21611.9亿元,增长18.4%,增幅比全省高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88.9亿元,增长18.4%,增幅比全省高1.5个百分点。
    罗建国表示,下一步,安徽省财政厅将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动,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配置财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