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那些“看不见”脸的人

时间:2020-11-25 10:41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金楠
作为一名火力发电企业的基层宣传人员,你要问我工作中最怕什么,我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拍不出足够好的照片。
        作为一名火力发电企业的基层宣传人员,你要问我工作中最怕什么,我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拍不出足够好的照片。


切实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不同于文字可以反复酝酿,在Word里删掉再重来。拍照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出片更是“一锤子买卖”。而多数时候,受限于生产现场光线遮蔽、角度刁钻等等原因,想要拍出一张完美的照片,往往并不能如愿。
        这其中,我又尤其害怕的是那种明明拍人,却拍不到清晰人脸的照片。这样的照片,就像一个没有高潮的故事,多数情况下,只会成为被淘汰的废片。
        直到前不久,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大修。过程中我拍出了许多这样的照片,但这一次,我却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细致做好设备接线工作
 
        这是由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承揽的中核集团江苏田湾核电站一号机组第十二次换料大修。之所以意义非凡,是因为它既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势头下开展的一次紧锣密鼓的“远程”作战,同时也是该厂立足本企、联动两大外部常维项目所构建的“一厂三地”发展架构的一次实战练兵。与此次大修同步开展和进行中的,还有另外十台机组的大修和维护工作——在这样的前提下,每一名出征的大唐洛电人,都怀揣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与勇气。
        作为大修项目的主要宣传人员,我身上的担子无疑也要比平时更重一些。但在最开始时,我却陷入了一度“崩溃”的局面。


严格落实转子回装前各项测量除灰工作
 
        因为不可懈怠的疫情防控要求,每一位进入大修现场的工作人员,除了吃饭喝水之外都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彼此之间只能通过眼睛和声音来分辨,这也就使一些工作时面部表情本就不“富裕”的职工更加难以“捕捉”。与此同时,因为核电检修的特殊性,在大修全面开启的状态下,现场大部分空间都被划归用于工具存放或检修隔离区域,人员活动与实操空间极为紧凑,导致在执行检修任务特别是一些特殊区域的检修工作时,大家伙多是以侧着、蹲着、甚至佝偻着为主。而跟在他们身侧的我,拍到的也大多都是满是汗水的额头,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安全帽、一个背影,连“仅存”的眼睛有时也不得见。


仔细检查电机下端盖安装完成情况
 
        例如作为发电机大修相关项目的最后程序之一——发电机励磁机侧下端盖回装完成后,还需要检修人员进入到狭窄的发电机下部缝隙中进一步检查勘验。此时作为宣传人员的我只能站在汽轮机平台上“居高临下”地去拍摄照片,最终成像出来的,就是一个佝偻着的脊背。
        再比如汽轮机转子进入回装阶段时,汽机专业人员需要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入汽轮机底部,保持长时间的蹲姿去耐心测量各处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寸一寸地细致做好除尘工作,为汽轮机转子一次回装完成打好基础;热控专业人员则需要在设备回装完成后,一处一处的对设备接线进行恢复与调试,为了确保接线准确合格,他们不得不凑近一些、再近一些。
        每当这时候,我都很想请他们换一个姿势,以便能配合我拍出我想要的照片。但当我俯下身子,尝试用和他们同样的角度去捕捉、去观察的时候,我却突然意识到,他们何曾不想笔笔直直、大大方方地站着呢?只是那些正常、舒适的姿势,却从来不是干工作的最优解。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有些间隙只有凑的够近了才能观测,有些器件只有俯下身子才能接触,有些精密设备上细小的微尘,只有一点一点地清理,才能确保干净无误。
大修虽然是大修,决定成败的却是这一个个的小细节。
        由此,我也开始了对自己的反思。一直以来,我都片面地以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宣传工作“四力”中的“眼力”,就是指写出好的文字、拍出好的照片,不断地打磨与精进自己的“宣传语言”,但却忽视了一些更加珍贵、质朴,可能不那么光鲜与好看,却更加生动和纯粹的“群众语言”。我开始意识到,增强“眼力”,更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敏锐的眼光,深入基层一线,在火热的劳动场面,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而在此次大修现场,那些因为佩戴口罩、因为弯下身子而“牺牲”掉颜值的职工们,不就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吗?不就是大唐精神最直观的体现和诠释吗?疫情来袭时,我们钦佩那些白衣天使在口罩与防护服包裹下的坚毅身躯,而今,我在大唐洛电人的身上,也看到了同样的挺拔与笔挺——他们的颜值和面容没有被相机记录下来,他们的精神却生动的显像在每一帧的定格之中。
        在大修尾声,我又看到了一个背影。他正背对着我,一丝不苟地清洁着刚刚“撤场”完毕后的地面,发挥着工完料尽场地清的传统“艺能”——他的衣服已经汗透,紧紧地贴在背上,我看不见他的脸,却依然尊敬地对着他,举起了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