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天山脚下铸“铁魂”
时间:2015-01-16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中铁四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经理部施工纪实
胡效民孔德林 舒郁仁 / 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西出边塞,茫茫戈壁,极目沧桑,唯有天山刮起的风,述说着古丝绸之路的故事。2010年新春伊始,中铁四局从武广、京沪等高铁工地迅速集结队伍,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挺进新疆哈密,进驻戈壁大漠,吹响新建兰(州)新(乌鲁木齐)铁路第二双线的施工号角,谱写出天山脚下铸“铁魂”的壮丽篇章。
一
新建兰(州)新(乌鲁木齐)铁路第二双线是中国西部最长的高标准铁路建设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长的铁路客运专线,是连接新疆、青海、甘肃间的一座“天梯”。中铁四局承建的四标段全长179公里管段,地处渺无人烟的戈壁大漠,其中76多公里穿越闻名遐迩的百里风区中心地带。这里风速高(实测最高风速可达64米/秒,即17级)、风期长(最长时间可达5昼夜)、起风速度快(瞬时可至8级),史上记载的因风造成的车毁人亡甚至吹翻火车皮的灾难性事故,不仅令人生畏,更给施工生产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面对如此极端的气候与环境,作为施工生产的指挥中枢,中铁四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经理部上下深知项目成败系于能不能留住人。可是2010年3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15级飓风让大家差点“心灰意冷”,这场风使刚刚贯通的电力线,有19公里的电杆被拦腰刮断。一夜未眠的作业人员一大早赴沿线检查,望着眼前的一片狼籍,忍不住流下了辛酸的泪水。要知道,为了尽快给工地送上电,工人们放弃休息,迎着刺骨的寒风,大年三十还爬上冰冷的电杆。这场风还将近5吨重的大油罐吹跑了一公里多、“翻越”了三座小土山,也几乎刮走了大家仅存的一点信心。由于参建人员大多来自江南水乡,谁也没有经历过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的生存环境。大风之后一夜之间,许多员工思想出现了波动,工地又刚刚通上电话,恐惧通过电话等媒介在员工间、家属间迅速传播,数百农民工“逃离”,队伍稳定第一次成为项目自开工以来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参建单位领导深知其中厉害,如果不解决留人问题,纵有三头六臂也是白搭。
“我是张国宝,我在兰新铁路二线新疆段啊,我们这里虽然条件苦,但大家很团结,只要你们有决心、有实力,组织队伍过来施工,肯定能大显身手。”跟许多人经历大风之后向家里报平安或者千方百计地选择“逃离”不同,主抓全标段施工生产的经理部常务副经理张国宝,第一个电话是打给曾经战斗在一起的一家内地劳务队伍负责人的邀请电。就是这个电话,为百里风区又引进了一家能征善战的劳务队伍;就是这个电话,让许多想走而没有走的人,死心塌地地留在了百里风区,而且一留就是五个年头。留下的劳务队伍人员说,张总敢于用自己的个人信用引来“凤凰金枝绕”,我们走了就是“逃兵”;留下的项目部员工们说,张总上有老、下有小,多年的南征百战落下一身毛病,他都能留下,我们走了岂不是“孬种”。
大风之后的第一次施工生产动员会上,经理部领导反复强调,在重新认识风害的情况下,大家务必要有“天将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超然心态,真正做到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正是凭借这股勇于争先、永不服输的兰新精神,五年多来,兰新铁路二线参战将士披荆斩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风沙不改容颜,党旗迎风飘扬。”面对极端恶劣的施工环境和前所未有的困难,经理部党工委高擎党旗,不失时机地在全线开展“戈壁滩上党旗红、四强四优争先锋”党建主题活动。从此,茫茫戈壁滩流传着一个个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述说着这条铁路2010年开工,2012年8月27日全线拉通,2013年8月18日无砟轨道完工,2014年5月19日接触网送电,2014年8月22日完成联调联试的风雨历程。
二
到过兰新铁路二线的人都知道,这里的艰苦与艰难程度一点儿不比“青藏线”低,仅一年中200多天8级以上大风天气,就让背水一战的四局将士倍感压力,但极端环境没有阻挡大家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2010年刚进入兰新时,在人员、驻地和生活设施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路基试验段就在戈壁滩开工了。当时戈壁滩上除了凛冽的寒风,一无所有。共产党员谭茂带领200名施工人员扛着党员突击队旗,边建点边施工。一场风沙呼啸而至,狂风无情地把刚刚支起的帐篷连根拔起。黄沙遮天蔽日,大家蜷曲在仅剩的几个帐篷里,用枕头和被子捂着嘴,听着帐篷顶上噼噼啪啪下起“石子雨”。事后,谭茂说:那风刮得足以令人心理崩溃!有人当时就说:走吧,回家下岗也不在这鬼地方呆了。谭茂知道此刻任何劝解都是苍白的,思想工作只有一针见血:“咱们走了,兰新铁路二线还是要继续干的,我们却成了逃兵啊!”帐篷内寂静无声,但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在激烈地碰撞着。风停了,工地上又出现了党员突击队员紧张忙碌的身影。就这样,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住地窝、饮冷水、抗黄沙、抵严寒,硬是提前完成了试验段的施工任务,为确保全线开工创造了条件。
雅子泉梁场副厂长梁耀明,为了兑现“兰新第一梁”的“军令状”,每天10几个小时盯在现场,强烈的紫外线把他晒得黑黝黝的,甚至在爱人分娩最需要他的时候都没有回去,他是在内心里听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
十三间房特大桥,地处百里风区俗称“鬼谷口”的核心区,极端环境让好几家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桥梁专业化施工队伍望而却步,他们谁也不愿意在这座桥上栽个“跟头”。情急之下,四工区“强压”一家“老队伍”施工,他们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铮铮誓言。转业军人、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仇恒权等6名工区管理人员,主动把“家”搬到了桥边的地窝里,和作业工人一道吃住在工地。两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们与天地作合,与日月为伴,跟肆虐的风魔抗争,提前完成了十三间房特大桥的建造施工任务。2014年初,十三间房特大桥因内实外美被兰新铁路新疆有限公司评为“优质样板工程”。
其实,这样故事在这条铁路建设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只不过因为发生在百里风区,所以被蒙上神秘的“面纱”,但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们却每天都在真实地经历着、被感动着……
三
茫茫戈壁179公里的战线,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缺水、物资匮乏,运输条件差,有效作业时间短,担负着施工组织的指挥员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以局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张庭华和项目常务副经理张国宝、党工委副书记翁赋勇为首的项目部班子,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了完成近90亿元的施工产值,兑现每一项工程的节点工期,五个年头里,大家几乎没有休过什么假。特别是每逢项目举步维艰之际,翁赋勇总是挺身而出,坚守最后一班岗,用自己的行动为大家找回信心。
回首五年,通过万余名建设者的不懈努力,项目部不仅年年超额完成业主下达的施工计划和形象进度指标,而且创出了18项“优质样板工程”,无重伤以上安全事故,在重大工程和重要节点目标实现上也走在全线各标段的前列,多次获得业主年度劳动竞赛第一名和铁路信用评价第一名。
工作中,经理部始终紧紧围绕兰新铁路新疆有限公司、局下达的年度施工计划为目标,以实现节点工期为抓手,以完成重、难点工程施工为“突破口”,大打施工生产“歼灭战”。2010年,明确了路基地基处理和结构工程施工为重点;2011年,明确了桥梁、隧道施工和实现全线拉通为重点;2012年、2013年,明确了无砟轨道施工和分段成型达标为重点;2014年,又以静态、动态验收为重点,最终实现了工程建成目标。
施工过程中,经理部上下坚持“讲风格不讲条件”,处处展示 “标杆企业”的良好形象与风范,特别是在因2011年停工造成2012年工期压力空前紧张的困难面前,我局再次彰显“铁军”精神,不等不靠,主动从后方调集大量施工、管理资源驰援兰新线,为完成中国铁路总公司年度投资计划作出突出贡献。在179双线公里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进度与质量的兼顾,各参建单位先后投入42台(套)设备、 26家专业化队伍参与施工,仅负责后勤保障、技术指导、施工养护的各类人员就近3000人。特别是倍受关注的无砟轨道,因施工组织有序、工程质量受控,受到兰新铁路新疆有限公司高度评价,亲临工地检查指导工作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卢春房两次赞扬中铁四局不仅施工规范,工程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回首五年,这支“铁军”无愧于掷地有声的光荣称号。他们不仅开累完成近90亿元的施工产值,而且工程质量优异,施工过程安全、环保,还摘得兰新铁路新疆有限公司诸多“绿牌”和“优质样板工程”荣誉。同时,他们还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类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获兰新铁路新疆有限公司劳动竞赛第一名及先进单位称号,并被中华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状”。中铁四局因兰新铁路二线而美誉天山内外。 - 上一篇:朱庄煤矿设干部安全绩效“考核末位席”
- 下一篇:钱营孜矿坚守高压线增强责任心
相关文章
- 02-28淮北矿业桃园矿风动维修“五虎将”
- 09-11陈乐林:中铁人铁打的脊梁
- 03-10瞄准市场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
- 06-10共创同行 江汽集团与科大讯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05-24丁士启: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稳中求进
- 07-01矿山激扬青春梦--淮北矿业集团岱河矿业红五月“
- 08-27朱庄煤矿“情系安全,坚守红线”安全文艺演出
- 08-19任楼矿谋精煤战略拓效益之源
- 08-22——记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煤矿保运一区区长
- 03-02百善矿2015年“文明创建月”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