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盘江”创造了国企合作的典范
时间:2015-08-21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作者:江倩 侯伟华
龙海岑
摘要:他出身于“盘江”,又融入了“海螺”的文化,兼有“盘江”与“海螺”的双重烙印。龙海岑,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贵阳海螺盘江公司董事长,人如其名,沉稳而不失冷静。关于“海螺”和“盘江”的合作与发展,龙海岑开门见山、一语中的。
“海螺集团和盘江集团的合作始于国家当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龙海岑介绍说,当时的贵州水泥行业相对全国来说,发展是比较滞后的,在发展机遇面前,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海螺”等一批先进企业引进来,加快和帮助贵州的发展。作为贵州最大的煤炭企业,亟需转型的盘江集团有着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海螺”在水泥生产领域做得非常好,在这个大的前提和背景下,“以煤为媒”,早在广西就已有多年合作、且双方印象都很好的“盘江”和“海螺”强强联合,开启了合作的历程。
说起“海螺”到来之后贵州水泥产业的变化,龙海岑很是感慨。贵州水泥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引进“海螺”等大企业之后,落后产能很快就基本淘汰完毕了,现在基本都是新型干法生产线,完成了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落后产业变成了优势产业,使贵州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后发赶超。“海螺”和“盘江”2008年开始合作,到今年已是7年过去了,一起合作建设了7个厂,14条生产线。龙海岑说,“去年我们产量2600多万吨,整体的收入接近14亿元,然而销售、效益,都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海螺’为贵州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出的贡献。‘海螺’没来之前,贵州市场水泥近400元一吨,‘海螺’来了之后每吨下降100~150元,同样的钱做更多的事情,是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
龙海岑说,“海螺”和“盘江”的合作,是建立在真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没有沟通和商量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在努力。双方的合作不是优势互补,而是“优中更优、强强联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了贵州水泥发展的契机,这是天时;盘江的煤炭资源与贵州政府的支持,这是地利;两个集团之间的真诚合作,这是人和,这些都是成功合作的基础。合作也拉近了贵州与安徽的感情距离,加强了两省之间更广泛领域的合作,同时也得到了贵州、安徽两省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充分肯定。
通过与“海螺”的合作,让龙海岑感触最深的,是“海螺”的执行力。将要建一个新厂,投资预算与设计出来之后,敲定时间,安排好工期,大家都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计划工期内定能建成。贵阳(分公司)也好,贵定也好,遵义、铜仁也好,都是投产、试生产、达产、见效,一气呵成。“海螺”把贵州的落后产业变成了优势产业,是“海螺”让他们认识到,没有差的行业,只有做不好的企业。
对于“海螺”为何能从宁国一个小厂发展到现在全国领先、成为年产量达2.5亿吨的大型龙头企业,龙海岑也有自己的体会,他认为“海螺”值得研究和学习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海螺”机遇把握得非常好。从上世纪90年代的改制、上市、员工持股,到后来的西部大开发和现在的“一带一路”,“海螺”一路顺应潮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从一个山区小厂,发展到世界著名企业。“海螺”现在已经达到1000多亿的收入,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得益于对机遇的精准把握。
第二,“海螺”做事追求卓越。“海螺”建设的工厂,无论工艺、装备,还是理念、管理,各方面都是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设备、技术是最先进的,内部的管理上更是严格要求。“海螺”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内部的成本管理,这是“海螺”比其他企业更有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第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实现了这么大的发展,没有一支敬业、奉献的队伍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海螺”,很多人是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概念的。做项目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许多人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团结、务实、创新、奉献”,“海螺”的企业文化就凝炼于这八个大字,这也是“海螺”真正做大做强的关键。
关于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龙海岑表示,贵州从总书记、省委省政府领导到地方政府,都是非常重视的。贵州发展必须坚守两条底线,一条是生态底线,一条是发展底线。应该说,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是非常好的项目,工艺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也是自主掌握,效果非常好。虽然对水泥厂不会有多大的效益,但尽到了作为大型国企的社会责任。现在“海螺”共有3个厂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贵定、遵义、贵阳,日处理能力可达1300吨,年处理能力在10万吨以上。在这之前,贵州主要依靠填埋来处置垃圾,不仅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更因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极易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垃圾处置项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造福当代,还能福泽子孙,具有长远意义。
龙海岑说,作为贵州人,既要把贵州“公园省”的原生态保留住,同时也要努力求发展,坚守“两条底线”,压力不可谓不大,但作为国有龙头企业,这又是应尽的社会责任。盘江集团与“海螺”的合作,在促进贵州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贵州的生态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更创造了国企合作的典范。(来源:《中国建材》) 相关文章
- 12-09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何家塔煤矿绘出矿区新气象
- 03-04卧龙湖矿筑牢“两会”期间安全屏障
- 10-15艾瑞泽GX&EX“双子星”安徽区域重磅首发
- 09-07皖北煤电任楼矿唱响安全主题曲
- 03-25都市出行新物种!江淮全新纯电车型外观实拍图
- 07-27任楼矿十二条“禁令”厉行节约减宴席正作风
- 08-23【合肥五年看点】为民增福址 合肥市齐心协力共
- 03-27杨庄矿退休职工马守林12年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 07-11怀宁县为非公企业提供挂牌服务
- 07-16中铁四局荣获业主“兴港杯”争先创优评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