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张晓梅 >

守正创新,合肥市文旅产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时间:2021-01-12 21:1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吴明 张骅 张晓梅
1月11日,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江丽,在“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说,“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文旅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25)

       1月11日,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江丽,在“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说,“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文旅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高”字引领,公共服务筑起新高地
       高起点打造市中心图书馆。坚持“三个俱进”(与世界俱进、与时代俱进、与城市俱进),突出“四大特色”(人本、文化、智慧、绿色),规划设计市中心图书馆,该项目已于2019年6月12日破土兴建,主体工程即将封顶。高品位推进城市阅读空间建设。
       2017年以来,合肥市文旅局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公益性质,实行市区(县)共建,按照“馆店一体、两业融合、功能多元、双轮驱动、构建网系、便民惠民”的思路,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3亿多元,建成城市阅读空间110多个,在全国省会城市形成引领优势。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入选2018年中宣部创新案例,已建成的城市阅读空间累计接待读者1816.3万人次,外借图书361万册,举办各类活动16811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高标准加强公共场馆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场馆达标升级,县(市)区6家图书馆进入全国县级以上上等级公共图书馆行列。
       目前,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文化馆10个、公共美术馆3个、公共博物馆15个、公共文化展演中心(剧院)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38个,建成率达到98%。围绕资源共享、搞活做优,积极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转型升级。高质量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惠民工程资金实际到位率、资金拨付率、资金使用率均为100%。全市160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累计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7259场、公益电影放映8.82万场,办理城镇低保户免费收看有线电视1.73万户,建成旅游厕所289座。
 
“精”字展现,文旅活动构建新平台
       国际化、全国性文化活动以精引爆。合肥市文旅局按照“政府引导、社会运作”的方式,相继举办了中国曲艺牡丹奖合肥赛区比赛、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一带一路”国际舞蹈大会等一批国际化、全国性的文化活动,既提升了合肥文化整体层次和对外影响力,又引领提升了基层文化活动质量和水平。
       全市性文化活动以精出彩。合肥市文旅局按照“高质量、广受众、创品牌”的要求,举办了“大湖名城、悦读合肥”全民阅读、新年音乐会、新春文化庙会、“幸福家园”社区广场文化周、全民文化活动季、“双文广场”交响音乐会、“戏曲进校园”、优秀民营院团“乡音乡情”巡演、“合肥市文旅局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春购物节等一批全市性文旅活动。
       全民阅读活动成为全国性文化品牌,合肥市连续多年荣登亚马逊中国发布“最爱阅读城市”排行榜榜首,2019年合肥位居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第八、省会城市第三,荣获2019年“中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双文广场”交响音乐会已举办影视金曲、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经典歌曲、庐剧经典唱段、经典巢湖民歌、“全面小康”经典歌曲等5次,全市共巡演30多场,现场观众15万人次以上,线上观众800万人次以上。基层性文化活动以精绽放。
       合肥市文旅局按照“先整合、再提升、后共享”的思路,实行点单配送,推动基层文旅活动提质提效,长丰草莓节、庐阳桃花节、包河葡萄节、肥西荷花节、肥东全民文化活动月、巢湖渔火节、蜀山梨花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合肥乡村春晚连续两年先进入选数位居全省第一。
 
“新”字彰显,文旅生产取得新突破
       生产力求含新量。创作推出了《走进科学岛》、《书香家园》、《养人的地方》等14首反映合肥“五大发展”新成就的新歌、“创新之都”曲艺情景故事汇《七十二家创客》、大型原创舞剧《立夏》等优秀作品。
       获奖取得新突破。原创小品《等爱回家》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曲艺小品《家和月圆》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原创舞蹈《命运》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现代舞荷花奖,原创民族舞剧《立夏》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歌剧《鱼水情深》获第31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二等奖。电影《忠爱无言》等6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交流走上新舞台。
       近年来,合肥市多部作品登陆上海大舞台,《立夏》、《庐剧经典唱段交响音乐会》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主会场展演,庐剧《十八相送》参加上海中秋戏曲晚会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团拜会演出,原创古装庐剧《三孝口》作为长三角科创走廊九城市首届民营剧团优秀剧目交流开幕式唯一剧目在上海松江区成功上演。
       策划“一江缘”、“一湖情”、“一家人”、“一条心”等4个篇章,成功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七届会商会文艺晚会,发挥了文化在区域合作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制作完成《合肥旅游指南》系列丛书、《合肥旅游形象宣传片》,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开展旅游推介,线上线下宣传合肥文旅,塑造“美丽合肥、养人之城”旅游品牌新形象。
 
“大”字发力,文旅产业实现新提升
       壮大产业规模。“十三五”期间,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GDP比重2018年提升到5.42%,新业态占70%以上。2019年合肥市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6.4个百分点。
       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2.97万户,占全省三分之一,其中规上文化企业537家,各类上市公司21家,科大讯飞、华米科技、金诺数码等龙头企业在全国形成引领优势。创建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三河古镇晋升国家5A级景区,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安巢经开区半汤街道汤山村、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庐江县万山镇长冲村获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成功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省级旅游小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创客基地3个、省级研学旅游基地5个、省级特色旅游村13个。投入9500万元,支持17个旅游扶贫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长丰马郢等11个旅游产业扶贫项目,成为全市产业扶贫的亮点工程。2016-2019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7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382.67 亿元。做大产业项目。
       全市现有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级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等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包河区创意文化产业基地等27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48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设立了全省首个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园区。包河罍街、新站黉街、蜀山半边街、庐阳建华文创园、包河合柴1972、瑶海长江180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园区)形成品牌效应。放大政策效应。
       文化产业政策资金从2017年1.5亿元增至2亿元,采取基金、金融产品、借转补和事后奖补四种投入方式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支持,2016年至2019年累计兑付3.69亿元,共扶持466个项目,拉动社会资本68.09亿元。
 
“严”字当头,文旅市场营造新环境
       严格执法。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严格实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共收缴非法出版物32.35万余册(份),拦截、屏蔽非法网站、网上有害信息80.3万余次(条),立案查处行政案件345件,责令停业整顿27家。严格监管。
       不断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坚持意识形态安全为先,加强印刷、网吧、网络文化、演出、娱乐、出版物、艺术品、旅游等市场监管。出台《合肥市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和《合肥市加强非营业性演出管理的意见》,严控“三俗”现象。加强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监管,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严格扫打。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五个专项行动,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8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合肥市文旅局“扫黄打非”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先进集体,2019年全国“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现场会在合肥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