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建让千万人口城市蝶变升级
时间:2025-11-21 17:46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聚焦十四五】 本报记者 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过去五年,合肥城市建设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转型,城市生命线合肥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园博园、合柴1972成为热门打卡点,轨道交通客运量占比超六成11月20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刚向媒体通报合肥十四五期间城市建设工作成果,从城市交通、城市更新、城市安全、建筑业发展四大维度,勾勒出这座
【聚焦十四五】
本报记者 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过去五年,合肥城市建设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转型,城市生命线‘合肥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园博园、合柴1972成为热门打卡点,轨道交通客运量占比超六成……”11月20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刚向媒体通报合肥“十四五”期间城市建设工作成果,从城市交通、城市更新、城市安全、建筑业发展四大维度,勾勒出这座千万人口城市的“大城蝶变”图景。
交通能级跃升:快速路网达314.6公里,轨道成出行主力
“如今合肥高架桥越来越多,南二环、金寨路等昔日大堵点基本解决,‘出门坐地铁’已成日常。”张刚介绍,“十四五”期间,合肥交通建设按下“加速键”,构建起支撑城市发展的交通骨架。
在快速路网建设上,金寨南路、宿松路、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等相继通车。截至2025年底,合肥快速路总里程预计达314.6公里,是“十三五”末的3.4倍,“五横七纵多加密”的快速路网格局逐步成型。其中,南北二环西延、宿松路南延、方兴大道东延等项目加速推进,将进一步串联经开、高新、蜀山、肥东、肥西等新兴城市组团,实现“快快相连、组团互通”。
轨道交通发展同样成果显著。“十四五”期间,合肥地铁运营里程从“十三五”末的116公里翻倍至232公里,客运量占比突破六成,超过公交成为市民出行首选。更重要的是,交通网扩张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长江西路沿线布局集成电路企业,形成“中国声谷”到“科大硅谷”的科创走廊;新蚌埠路连接新型显示企业,助力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规划中的魏武路将贯通新桥科创示范区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为空港片区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城市更新破局:620个项目投资480亿,从“大拆大建”到“精准治愈”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建,而是‘体检先行、精准施策’,让老城区焕发新生,让城中村告别‘城市伤疤’。”张刚表示,“十四五”期间,合肥探索出符合本地特点的城市更新路径,累计实施更新项目620个,完成投资约480亿元。
“无体检不更新”成为合肥城市更新的核心原则。经过五年试点,合肥已建立“实施体检—分析诊断—更新施策—再实施体检”的工作闭环。2025年,城市体检从“抽样”升级为“普查”,覆盖全市4个行政区、3个开发区的2900余个小区、约4.5万栋住宅,精准靶向谋划更新项目。
在示范带动方面,合肥重点打造骆岗公园、老城、东部新中心、科大硅谷四大市级城市更新示范区,园博园、合柴1972、卫岗王卫等项目成为全国示范。城中村改造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两批121个改造项目获批中央专项借款430亿元,征迁完成率超七成,蜀山大铺头片区等特色项目让城中村“旧貌换新颜”。
民生“小事”同样被放在重要位置。五年间,合肥持续打通断头路、治理拥堵点,城市拥堵指数下降至全国第28位;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8.9万个、充电设施3.05万个,城区建成2公里充电服务圈;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消防无水小区整治、供电自管小区移交等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市民生活便利性显著提升。此外,《合肥市城市更新条例》进入立法程序,“市、区、单元、地块”四级规划体系建立,为城市更新提供制度保障。
安全管理提效:燃气保供能力增70%,生命线工程预警1200余起
“冬季‘气荒’、管网泄漏等问题,曾是城市安全的痛点。‘十四五’期间,我们通过硬件升级与智慧赋能,守住了城市安全底线。”张刚介绍,合肥已彻底告别冬季“停气限产”历史,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在燃气保供方面,合肥一方面积极争取上游气源,另一方面加快设施建设,全市管道天然气供应能力达1450万方/天,较“十三五”末提升70%;正在建设的庐江龙桥LNG储备站储存能力达6000万方,可满足全市14天的日均用气量,为民生用气与产业发展提供双重保障。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更是成为“安全卫士”。“十四五”期间,该工程监测面稳步拓展,累计预警各类风险1200余起,推动全市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70%。同时,合肥启动“健康管网”行动,完成投资40亿元,更新改造各类管线980公里;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推进餐饮场所“瓶改管、气改电”,加装燃气报警器,严惩施工破坏燃气设施行为,从源头防范安全事故。
在精细化管理上,合肥正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从路面养护、管线维护到窨井盖整治、标识规范,推动城市管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极端天气下,我们的防洪、铲雪除冰应急能力也显著增强,保畅通、保民生的底气更足了。”张刚说。
建筑业转型:产值破6000亿,智能绿色成发展新方向
“合肥建筑业不仅实现量的增长,更走出了绿色智能的转型之路。”张刚表示,“十四五”期间,合肥建筑业保持稳健发展,2024年产值达6175亿元,较“十三五”末年均增长8.4%,产值占全省“半壁江山”,增加值对GDP贡献一度超15%;12个项目获“鲁班奖”,168个项目获“黄山杯”,工程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面对楼市波动与转型压力,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推出“包保帮扶”机制,在企业资质升级、行政审批、消防验收、产值纳统等方面提供“全程网办”“帮办代办”服务,推动项目开工、验收等“一件事”高效落地,与企业共渡难关。
在转型升级上,合肥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对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按投资额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推广建筑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开拓“场景创新+智能建造”新模式。如今,合肥新建建筑全面实现绿色化,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超95%,装配式建筑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数字化审图、智慧建造管理平台等技术广泛应用,高星级绿色建筑成为市民购房新偏好,节能、隔音、智能控制等成为“好房子”标配。2025年10月,合肥又有一家建筑企业晋升特级资质,彰显市场对合肥建筑业发展环境的信心。
“明年,合肥将迎来‘大建设’20周年。”张刚表示,20年来,合肥完成“大城蝶变”,正迈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展望“十五五”,合肥将继续贯彻人民城市理念,在合肥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推动城市更加美丽、安全、有温度,让“老合肥”过上新生活,新市民更有归属感,朝着建设人民城市的目标稳步前进。
相关文章
- 03-25怀宁县文艺惠民自编自排节目“唱主角”
- 12-01担当作为 合肥瑶海区多维施策释放企业活力
- 05-09安徽省邀全国知名民企参与发展
- 12-13抓好宣传主阵地,皖北煤电恒源煤矿传递党的好
- 10-19前三季度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逾六千亿
- 08-23刘桥一矿小板报发挥宣传大阵地
- 12-05荣事达集团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在安徽
- 09-30合肥市瑶海区党员奉献满足群众所需
- 03-12王学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开创我省人大工
- 12-16皖北煤电帮扶祖楼村手拉手结对共谋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