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郑万全(80):澳门与云呼吸换思想

时间:2025-11-10 18:59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明骅英
作者:明骅英 2025年10月15日至18日,澳门2025年国际精油研讨会的热烈气息,不仅为郑万全带来了行业前沿的冲击,更在他心底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震颤。这份震颤没有停留在口头,而是凝结成了几首短诗《澳门的礼物》与《醒世篇》,字里行间满是对澳门的全新认知,也藏着一场与这座城市换思想的深度对话。 澳门屹立在天上,被我团队带回乡。与云呼吸换思想,博海吞吐洗心肠
作者:明骅英
  2025年10月15日至18日,澳门2025年国际精油研讨会的热烈气息,不仅为郑万全带来了行业前沿的冲击,更在他心底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震颤。这份震颤没有停留在口头,而是凝结成了几首短诗——《澳门的礼物》与《醒世篇》,字里行间满是对澳门的全新认知,也藏着一场与这座城市“换思想”的深度对话。
 
  “澳门屹立在天上,被我团队带回乡。与云呼吸换思想,博海吞吐洗心肠。”2025年10月25日22时25分,郑万全写下《澳门的礼物》,开篇“澳门屹立在天上”便跳出了地理的局限。这“天上”并非指高空,而是隐喻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枢纽的独特地位:自回归以来,它在“一国两制”的滋养下,既保留着妈祖信仰的东方根脉,又延续着葡式建筑的西式风情,像一座悬浮于多元文明间的灯塔,璀璨而独特。郑万全眼中,这样的澳门早已超越了“城市”的定义,是能让人“带回乡”的精神礼物——不止是旅途的见闻,更是一种融合包容的思维方式。
  “与云呼吸换思想”是全诗的灵魂。“云”象征着流动的全球文化,澳门敞开胸怀,在与不同文明的“呼吸”交融中,既吸收着世界的精华,又坚守着自身的底色。这恰如各省为澳门回归送上的贺礼:北京的《花好月圆》以颐和园与妈祖庙联结南北,陕西的《八极元和》用关中八景寓意祖国统一,无不以“文化交融”为核心。郑万全在澳门的日子里,或许是见证了威尼斯人度假村的西式水城与中式风水的碰撞,或许是感受了精油研讨会上东方疗愈智慧与西方芳疗技术的对话,才真正体会到这种“换思想”的力量——不是单向的学习,而是双向的共鸣。
 
  “博海吞吐洗心肠”则将目光拉向更悠远的历史与现实。“博海”既指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的海洋基因,曾见证商船往来、文化互通;也暗喻回归后,澳门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在经济与文化的浪潮中实现蜕变。对郑万全而言,这场“吞吐”不只是城市的成长,更是个人心灵的洗礼——澳门的多元与包容,像海水般涤荡掉固有的思维边界,让他对“融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25年恰逢澳门回归26周年,这句诗也成了对“一国两制”下澳门发展的诗意礼赞,传递出同胞对中华文化的深层认同。
  如果说《澳门的礼物》是清晰的赞美,那《醒世篇》则是一场充满朦胧美的思想探索。“澳门的山,澳门的水,原来是我脸。澳门的山,澳门的水,现在是我腿。”“澳门的山,澳门的水,原来是我脸。台湾的山,台湾的水,原来是我腿。”这两段文字初读时,“山水”与“脸、腿”的搭配看似不合常规,甚至有语法上的“跳跃感”,但这份“模糊”恰恰是郑万全的刻意为之。
 
  第一段里,“原来是我脸”或许是初见澳门时的印象——山水如面容般鲜活,是直观的、外在的认知;而“现在是我腿”,则是深入体验后的联结——山水成了自己行走澳门的一部分,是内在的、融入的感受。从“脸”到“腿”,是从“旁观”到“参与”的思想转变,郑万全不再是澳门的过客,而是与这座城市的山水产生了血脉般的联系。第二段将澳门与台湾的山水并置,更添深意:“脸”与“腿”的错位映射,暗喻着两岸地域虽异,却同属中华文化的肌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份对身份认同的思考,藏在朦胧的语言下,却比直白的表述更有力量。
 
  这种朦胧表达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字技巧。它打破了“非黑即白”的解读模式,将话语权交还给读者:有人会从“脸”与“腿”中读出个人与地域的情感联结,有人会联想到两岸文化的同源性,还有人会思考城市发展与个体成长的关系。这种“留白”让诗歌有了多维度的解读空间,激发着每个人的主动思考。同时,模糊的语言也营造出一种诗意的韵律,让“山水”与“身体”的关联脱离了现实的束缚,成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当读者在困惑中探寻含义时,早已不知不觉与郑万全的思想产生了共鸣。
 
  澳门之行对郑万全而言,终究是一场“与云呼吸换思想”的旅程。《澳门的礼物》是他对澳门多元文化的清晰致敬,《醒世篇》则是他对自我与地域、文化与认同的深层叩问。这两首诗,既是他思想震颤的记录,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注脚——正如澳门能在中西交融中绽放光彩,每个人也能在与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对话中,打破思维的边界,完成心灵的成长。而那份从澳门“带回乡”的思想礼物,也终将在更多人的心中,种下包容与认同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