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宁国红桥:从“国产替代”到“标准引领”

时间:2025-10-11 14:04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来自安徽宣城的报道③ 本报记者 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汽车零部件是宣城市工业体系的压舱石截至2024年,全市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700余家,年产值超850亿元,同比增长20%;规上工业企业470家,数量居全省前列。2025年1-8月,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4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5.9%,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23.3%。在这片产业沃土上,位于宁国市的安徽红
来自安徽宣城的报道③
 
本报记者 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汽车零部件是宣城市工业体系的“压舱石”——截至2024年,全市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700余家,年产值超850亿元,同比增长20%;规上工业企业470家,数量居全省前列。2025年1-8月,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4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5.9%,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23.3%。在这片产业沃土上,位于宁国市的安徽红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下称“红桥金属”)尤为亮眼,凭借核心技术与过硬品质,跻身全球顶级供应链,成为宣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方阵”。
  掌核心技术:58项专利破局
 
  成立于1992年的红桥金属,看似聚焦“小产品”——空气弹簧活塞与盖板、汽车减震配件、油封弹簧等,却在细分领域闯出“大市场”:其主导产品空气弹簧活塞、盖板是德国大陆集团国内独家供应商;电气产品批量出口欧美;油封弹簧直接配套美国通用、德国大众主机装配。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持续20余年的技术攻坚。截至目前,红桥金属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17项;2021年“智能冲压数字化车间”获评“安徽省数字化车间”,2023年获批安徽省首批“企业研发中心”、宣城市首家“博士创新工作站”,2024年更是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技术突破离不开产学研协同。自2012年起,红桥金属先后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立合作,2019年九三学社安徽大学分社在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共同攻克材料配方、精密加工等难题。如今,企业已通过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多项认证,内部全面推行MES、ERP、TPM等现代化管理,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定行业标准:从“无标生产”到“标准领航”
 
  “从跟跑到领跑,核心是把技术空白处变成主战场。”红桥金属董事长余昌国的这句话,道破企业突围的关键——不仅要做产品,更要定标准。
 
  在油封弹簧领域,曾长期存在“无统一标准、质量参差不齐”的乱象。红桥金属主动牵头,历经数年技术论证与实践检验,主导编制的《油封弹簧》行业标准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首次明确产品结构、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终结了行业“无标生产”的历史。
 
  空气弹簧活塞与盖板是空气悬架系统的核心部件,制造精度要求达0.01毫米级,曾长期被外资垄断。2012年起,红桥技术团队在德国专家指导下历经上千次实验,攻克精密加工、材料稳定性等难题,不仅实现“国产替代”,更在此基础上牵头编制两项行业标准,于2024年12月通过审查发布。这两项标准填补国内空白,标志着中国企业在该领域掌握了标准制定权,彻底扭转“跟着外资标准走”的被动局面。
 
  截至目前,红桥金属已主导3项行业标准编制,用技术实力筑牢行业“质量基准”,推动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筑品质根基:18道检测把关
 
  如果说技术是“内核”,品质就是红桥金属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为匹配全球客户的严苛要求,企业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材料入厂到成品出厂,设置18道检测关卡,关键尺寸采用三维测量仪100%全检,确保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8%以上。
 
  这份“极致较真”,让红桥金属赢得全球顶级客户的信任:与德国康迪泰克、美国凡士通、德国威巴克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建立稳定合作;空气弹簧活塞与盖板成为德国大陆集团国内独家供应;油封弹簧通过美国通用、德国大众认证,直接进入主机装配线;与美国欧比特合作的电气产品,批量出口欧美市场。
 
  如今,红桥金属国际订单占比已突破35%,产品远销德国、日本、墨西哥、瑞典等国,形成“立足国内、辐射全球”的市场格局,用品质印证“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借集群东风:生态赋能+政策加持
 
  红桥金属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宁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生态滋养”。作为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骨干企业,红桥深度融入当地“特色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总成—整机”的完整产业链,与中鼎、保隆等龙头企业形成协同效应,共享42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资源,借助10亿元产业基金扩大高端产能。
 
  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更成为“加速器”:宁国市每年设立4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构建“四链融合”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持。在生态与政策的双重赋能下,红桥金属从单一产品制造商,逐步向“精密制造+技术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从乡镇弹簧厂到全球顶级供应商,从技术追随者到标准制定者,红桥金属的发展,是宣城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的生动缩影。未来,企业将继续深耕空气减震、精密制造等领域,以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填补技术空白,为宣城乃至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迈向高端化、全球化写下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