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安庆师范大学:紧扣时代脉搏,服务社会发展

时间:2024-11-11 21:02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彭学英/吴明 张骅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11月8日,在第25个记者节当天,中央驻皖新闻单位近50位媒体人来到景色秀美的安庆师范大学。他们在开展学术交流、探讨专业发展的同时,还聆听了这所历史久远、学子遍布海外的著名学府发展历程,深切感受到了学校紧扣时代脉搏,服务社会发展所展现出的蓬勃生机,与深厚历史底蕴。 饱经沧桑,办学不缀 漫步在校园里,每个角落都自成一道独特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11月8日,在第25个记者节当天,中央驻皖新闻单位近50位媒体人来到景色秀美的安庆师范大学。他们在开展学术交流、探讨专业发展的同时,还聆听了这所历史久远、学子遍布海外的著名学府发展历程,深切感受到了学校紧扣时代脉搏,服务社会发展所展现出的蓬勃生机,与深厚历史底蕴。
  饱经沧桑,办学不缀
 
  漫步在校园里,每个角落都自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湖边那翠绿的柳枝恰似仙子的长发,随风飘舞,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岁月。美术专业的学生们正对着对岸红楼青瓦的景致进行写生创作,他们或浓墨重彩,精心勾勒着心中的梦想;黄梅戏剧学院的学子们则轻歌曼舞,演绎着《孔雀东南飞》的故事……
 
  安庆师范大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庆。此地乃是桐城派的发祥地、黄梅戏的故乡,享有“千年古城、百年省会,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
  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是安徽高等教育的源头。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97年安徽最大的省学敬敷书院。1949年10月,国立安徽大学迁往芜湖之后,学校历经多次拆分合并、多次变迁,饱经风雨磨难,但始终坚持办学,传承不息,相继举办了海军联合学校、安庆师范专科学校等。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安庆师范学院成立,学校发展迎来新的转机。200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又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踏上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崭新征程。2017年进入安徽省一本招生行列,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24年获批重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龙山、菱湖两个校区,占地2800亩。设有17个二级学院,66个正在建设和招生的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70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类优秀人才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25000余人。
  开放办学,迈向世界
 
  安庆师范大学如同安庆市一样,始终与世界各地保持紧密的联系。自创办以来,学校的开放办学日益活跃,是教育部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接收高校、“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员高校,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安徽省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且拥有与美国中阿肯色大学等34所海外高校结成的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的国际交流成果日益显著,成功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柬埔寨开展的伊河豚项目受到联合国濒危物种保护组织的关注与支持;与乌兹别克斯坦卡尔希国立大学共建汉语中心;与印尼普华三语学校共建学生实习基地和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基地;与新加坡PCF社区基金会就学前教育专业海外就业实习基地达成协议,教师出国访学和参加学术研讨的人数不断增多。
 
  多名外国专家先后被认定为外籍高层次人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学者基金项目和安徽省科技厅外国专家项目。按照来华留学试点、扩面、提质的三步走思路,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涵盖本科生、研究生、语言研修生、短期交换生的来华留学培养体系。
  深耕科研,服务社会
 
  据安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福华介绍,学校紧密围绕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凝练研究方向,打造科研团队,搭建科研平台,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重大成果。
  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近600项,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3项,《教学冲突论》获得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奖。多位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国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出版著作100余部,有278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43项研究报告被市级以上政府、领导批示或采纳。建有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实验室、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2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校依托地方资源,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领域强化合作,锚定“强市名校”战略,形成了“校地联动、四员协同”的校地合作机制,开拓“强市支撑名校、名校助力强市”的新格局,有力推动校地协同发展。近五年,学校获专利授权近70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0余项,多次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
 
  学校成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学院服务安庆市首位产业发展,“安庆院士中心”成为校市合作重点项目。学校联合本地企业申请获批省部级各类平台21个,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30余人,其中41人被认定为安庆市“首位产业人才”。
  实施校市合作“揭榜挂帅”地方专项,联合企业申报并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院士论坛(安庆)获批科技攻关项目和各类横向课题1000余项,其中本地企业占40%左右。2023年,立项百万元以上项目达16个。
 
  与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数字农业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双方投入2000万元;与安庆石化签约科技开发项目,总经费500余万元。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长江生态及江豚保护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