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滁州市新能源产业紧扣“先进”“新型”

时间:2024-08-26 22:57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彭学英/吴明 张骅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日前,记者从滁州市光储办了解到,该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锚定勇当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建设世界光伏之都的目标,久久为功、靶向发力,光储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头部企业集聚、产业生态完善、技术水平领先等明显特点。 去年该市实现产值1362亿元,增长56%;光伏电池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日前,记者从滁州市光储办了解到,该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锚定“勇当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建设“世界光伏之都”的目标,久久为功、靶向发力,光储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头部企业集聚、产业生态完善、技术水平领先等明显特点。
 
  去年该市实现产值1362亿元,增长56%;光伏电池片、光伏玻璃、光伏组件产能分别占全省的56%、42.7%、36%,占全国的21.7%、8.9%、8.2%。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光伏行业年会。全球光伏20强企业已有10家落户滁州。
 
  今年1-6月,全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产值596.4亿元,光伏电池、组件、玻璃产量分别达32.3GW、19.9GW、339.6万吨,同比增长66.5%、3%、23%。获批2024年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正与合肥市联合申报国家级光伏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主要工作可圈可点。
 
  首先是下好“一盘棋”,优化产业布局。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市级层面指导地方政府科学规划和管理产业发展,防范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区域同质化竞争。滁州经开区重点围绕组件、胶膜、边框,来安、全椒和天长紧盯组件、电池片,凤阳、明光聚焦光伏玻璃,合力构建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目前,全市营收前五的龙头企业本地化配套率达到53.8%,区域集聚、优势互补、配套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我市正加快制定《滁州市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法规支撑。
 
  其次是下好“长远棋”,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招大引强,用重大项目增量做大产业体量、提升发展质量。上半年,新签约光储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287.5亿元。成功招引钠离子电池、半固态电池项目,填补我市空白。建立健全全市重大项目清单,完善“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目前,全市在建光储制造业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1154.5亿元。海螺光伏产业园、爱旭新能源、昆宇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滁州隆基、亿晶光电、东方日升等重点企业加速产线升级。
 
  再者是下好“先手棋”,提升创新能力。组织光储龙头企业立足企业发展优势,加速研究BC、晶硅-钙钛矿叠层、TBC等技术并有序布局。全市N型光伏电池、TOPCon组件产能占比分别达到95%、80%以上。捷泰发布下一代电池技术,可使组件功率提升6W;旭合N型电池量产光电转化效率达26.5%;利维能开发新型半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200Wh/kg。全市已培育光储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6家,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1家、示范项目2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绿色工厂各1个,省级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15个。
 
  同时,还要下好“保障棋”,助企抢拼市场。深入开展“优环境、增动能”为企服务专项活动,召开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和企业家早餐会,直击企业痛点、分析解决路径,全力助企破解资金、人才、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难题。持续开展各级政策宣讲,争取省级专项资金2531.4万元。组织参加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慕尼黑光伏太阳能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坚定企业“走出去”信心,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扩大盈利空间。落实“人才兴皖”部署,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累计引进光储产业高层次人才(团队)超100名;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建产业链咨询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30名。
 
  滁州市光储办一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省光储办工作要求,紧扣“先进”“新型”两个关键词,以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七大行动”,聚焦高效率统筹协调、高标准引建项目、高水平改造升级、高效能拓展场景、高质量服务保障等“五大任务”,推动光储产业提质增效,为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