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结硕果 合肥城市建设进入大城时代
时间:2020-12-22 18:5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骅 张晓梅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合肥发展持续跨越赶超、成效十分显著的五年。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合肥发展持续跨越赶超、成效十分显著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未遇的汛情,合肥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十三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开创了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展示合肥市“十三五”发展成就,合肥市从12月22日起,将陆续召开“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中国企业报》集团也将从即日起陆续播发该新闻发布会相关内容。
12月22日,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许伟,“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称,“十三五”期间,合肥市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千亿元台阶,达到9409.4亿元,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全省2.1、0.4个百分点,由全国省会城市第12位提升至第9位、大中城市第28位提升至第21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7.3万元/人,提高58.5%。三次产业结构由4.7:52.6:42.7调整为3.1:36.3:60.6。高新区、经开区综合排名分别位居国家级高新区第6、国家级经开区第13;五县(市)综合竞争力全部进入全省六强,肥西、肥东、长丰三县稳居全国百强;包河、庐阳、蜀山经济总量超过千亿,四城区在全国百强区位次进一步提升。
新闻发布会现场
科技创新成为城市气质
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初步构建“1+4+11+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和环境综合研究平台陆续组建运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分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院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达到26家。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在肥问世,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3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300户,主要创新指标进入省会城市前8,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10强、全球科研城市20强、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城市。首轮“全创改”顺利完成,合肥滨湖科学城设立运行,安徽创新馆启动运营,高新区等三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批建设。
产业地标铸就城市名片。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全国,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通报激励,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由41%提高到89%,占全市工业比重由31%提升到51%。
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智能家电、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产业逐步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跻身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达71家,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高端展会永久落户合肥。
城市建设进入大城时代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有效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启动编制,现代化都市区框架加速形成。截至2019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38.22平方公里扩大到487.8平方公里,东部新中心等五大片区建设全面提速,综合承载能力大幅增强,常住人口达到818.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6.3%。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时钟”型高铁网加速构建,新桥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合肥港通江达海能力不断提升,“一环八线多联”高等级公路网不断完善。轨道交通迈入网络时代,通车里程突破100公里,1-3号线建成运行,5号线南段开通在即,10条线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成效显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为全国典型,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美丽合肥新画卷逐步呈现。深入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启动建 设环巢湖“十大湿地”,巢湖全湖水质达到IV类,十五里河水质达到Ⅲ类,15个国考水质断面全部达标。
PM2.5、PM10浓度连续六年“双下降”,入选空气质量改善全国十佳城市。城市“十大公园”、骆岗生态公园加快建设,近百处小游园小公园建成开放,成功申办第十四届园博会,率先在全省推进林长制改革,植树造林超过4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6%、28.3%。顺利获批国家低碳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单位GDP能耗降低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
改革开放取得更大进展
“四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荣获营商环境省会十佳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非常高”城市、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城市,实现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日办结”和“零成本”,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跻身长三角营商环境排名前五。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大院大所合作、金融支持产业创新等重点改革全国推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林长制、链长制等改革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体系加速形成,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启动建设,成为同时拥有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试点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进口贸易示范区等四个国家级开放品牌的4个省会城市之一,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等开放平台建设向纵深推进。
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贸合作,48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肥投资,进出口总额突破322.1亿美元。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两心同创”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等5个G60合作示范园区挂牌运作,牵头组建G60新能源汽车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环境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实现长三角地区医保“一卡通”。
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一小时通勤圈加快构建,合淮产业走廊、合六经济走廊加快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持续深化,多项成果成为国家区域合作发展典范。皖北结对合作和援疆援藏工作成效明显。
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
连续实施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事项,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多举措扩大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10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3.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城乡低保、特困保障、老年人高龄津贴等社会保障标准稳步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万户、21.56万人全部脱贫,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优质化水平显著提升,幼儿园公办率和普惠率分别提高29、28个百分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3所、新增学位28万个,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98%以上,常住人口千人病床数、千人医生数分别增长42%、4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智慧养老试点扎实开展。入选全国社会足球场地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合肥国际马拉松赛迈入国际金标赛事行列。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跻身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法治合肥建设全国先进、群众安全感满意感连续六年“双提升”,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①
改革创新结硕果 合肥城市建设进入大城时代
作者:张骅 张晓梅
改革创新结硕果 合肥城市建设进入大城时代
作者:张骅 张晓梅
12月22日,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许伟,“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称,“十三五”期间,合肥市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千亿元台阶,达到9409.4亿元,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全省2.1、0.4个百分点,由全国省会城市第12位提升至第9位、大中城市第28位提升至第21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7.3万元/人,提高58.5%。三次产业结构由4.7:52.6:42.7调整为3.1:36.3:60.6。高新区、经开区综合排名分别位居国家级高新区第6、国家级经开区第13;五县(市)综合竞争力全部进入全省六强,肥西、肥东、长丰三县稳居全国百强;包河、庐阳、蜀山经济总量超过千亿,四城区在全国百强区位次进一步提升。
新闻发布会现场
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初步构建“1+4+11+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和环境综合研究平台陆续组建运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分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院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达到26家。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在肥问世,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3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300户,主要创新指标进入省会城市前8,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10强、全球科研城市20强、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城市。首轮“全创改”顺利完成,合肥滨湖科学城设立运行,安徽创新馆启动运营,高新区等三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批建设。
产业地标铸就城市名片。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全国,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通报激励,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由41%提高到89%,占全市工业比重由31%提升到51%。
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智能家电、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产业逐步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跻身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达71家,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高端展会永久落户合肥。
城市建设进入大城时代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有效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启动编制,现代化都市区框架加速形成。截至2019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38.22平方公里扩大到487.8平方公里,东部新中心等五大片区建设全面提速,综合承载能力大幅增强,常住人口达到818.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6.3%。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时钟”型高铁网加速构建,新桥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合肥港通江达海能力不断提升,“一环八线多联”高等级公路网不断完善。轨道交通迈入网络时代,通车里程突破100公里,1-3号线建成运行,5号线南段开通在即,10条线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成效显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为全国典型,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美丽合肥新画卷逐步呈现。深入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启动建 设环巢湖“十大湿地”,巢湖全湖水质达到IV类,十五里河水质达到Ⅲ类,15个国考水质断面全部达标。
PM2.5、PM10浓度连续六年“双下降”,入选空气质量改善全国十佳城市。城市“十大公园”、骆岗生态公园加快建设,近百处小游园小公园建成开放,成功申办第十四届园博会,率先在全省推进林长制改革,植树造林超过4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6%、28.3%。顺利获批国家低碳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单位GDP能耗降低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
改革开放取得更大进展
“四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荣获营商环境省会十佳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非常高”城市、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城市,实现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日办结”和“零成本”,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跻身长三角营商环境排名前五。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大院大所合作、金融支持产业创新等重点改革全国推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林长制、链长制等改革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体系加速形成,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启动建设,成为同时拥有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试点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进口贸易示范区等四个国家级开放品牌的4个省会城市之一,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等开放平台建设向纵深推进。
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贸合作,48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肥投资,进出口总额突破322.1亿美元。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两心同创”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等5个G60合作示范园区挂牌运作,牵头组建G60新能源汽车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环境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实现长三角地区医保“一卡通”。
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一小时通勤圈加快构建,合淮产业走廊、合六经济走廊加快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持续深化,多项成果成为国家区域合作发展典范。皖北结对合作和援疆援藏工作成效明显。
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
连续实施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事项,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多举措扩大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10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3.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城乡低保、特困保障、老年人高龄津贴等社会保障标准稳步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万户、21.56万人全部脱贫,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优质化水平显著提升,幼儿园公办率和普惠率分别提高29、28个百分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3所、新增学位28万个,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98%以上,常住人口千人病床数、千人医生数分别增长42%、4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智慧养老试点扎实开展。入选全国社会足球场地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合肥国际马拉松赛迈入国际金标赛事行列。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跻身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法治合肥建设全国先进、群众安全感满意感连续六年“双提升”,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相关文章
- 02-08书画家义写春联送合肥市瑶海区一线环卫工人
- 09-23恒源股份任楼矿加减并用算好安全经营两本账
- 07-08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多措并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
- 06-22皖北煤电智能公司设立分会场参加集团工作会议
- 09-27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将党建引入企业发展中
- 04-26麻地梁矿“导师带徒”式技术传承当休矣
- 10-19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召开智慧矿山项目启动会
- 01-22合肥瑶海区实施“薪火永相传、建功新时代”工
- 03-14凝心聚力破难题 刘庄矿久久为功创标杆
- 01-25朱仙庄矿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