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历史记忆】听爷爷讲那抗美援朝的故事

时间:2020-11-30 10:57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袁意凤
爷爷是一名老兵,1927年出生于安庆的一个小村,在家里排行老二,因为那个年代又穷又饿,爷爷说他小时候什么树根.
        爷爷是一名老兵,1927年出生于安庆的一个小村,在家里排行老二,因为那个年代又穷又饿,爷爷说他小时候什么树根、野菜都吃过,甚至因为家里人口多没有东西可以充饥的时候跟着太爷爷出去乞讨,后来为了能活下来,能有一口吃的,爷爷在他18岁那一年参了军。
        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我便成了人们现在所说的留守儿童,但是我的童年并没有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少快乐。每天放学会有在学校门口等我的爷爷,不管刮风下雨,爷爷都会在那棵老樟树下等我,兜里带着糖,看见我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塞一颗到我嘴里,然后哼哼悠悠的跟同学们嬉戏着回家,那滋味别提有多幸福了。
        回到家,屋檐下用简易石块搭的桌子便是我写作业的地方,我写作业,爷爷扎柴火,打豆子,奶奶做饭,土烟囱冒着白烟,那是每一个夜幕降临时最温馨的时光。写完作业,奶奶吆喝着我和爷爷回屋吃饭,每每吃饭,我总是爱剩一点在碗里,奶奶常说“一粒米九斤四两力”,要把每一粒饭都吃下去不要浪费,你爷爷那时候家里穷得很,连喝米汤的机会都没有,这时候爷爷接过话,从我到部队之后才没有日日都挨饿,部队?我一听来劲了,追问爷爷部队是干什么的,爷爷说专门打鬼子的,打鬼子?这我更来兴趣了,缠着爷爷给我讲打鬼子的事情,爷爷说,当年他参军的时候18岁,一开始入伍的时候他是跟着老后勤兵后面学习管理后勤,除了每天的训练之外,他要把大家的伙食着落好,还要打扫卫生,检查大家的被褥。清晨跟着大家一起在外面训练,记得第一次练习打枪的时候,他还端不稳枪,更别说打靶了,为了能够早日上前线,爷爷说他经常一个人独自练习。
        后来抗美援朝战争发动时,他跟随部队来到前线,最开始他们连队安排他给前方战士做补给,爷爷说,前线炮火连天,经常一个炸弹把战壕炸的七零八碎,漫山遍野全是牺牲掉的战士和敌人,因为战况惨烈,敌军的战火比我们多,很多枪支都是我们没有的,我们的同志死伤太多,战事吃紧,后来他请求首长将他派往前线,爷爷说他端起枪杆时,一心只想着杀鬼子,在枪林弹雨中冲刺时一点没有怕,他匍匐在沟渠里朝敌人开枪,打的鲜血染红了整个战场,最后我们的同志所剩无几,说到这爷爷哽咽了。
        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往日并肩作战的同志,一大半都在那个战场牺牲了,爷爷说那一战是他们损失最严重的一次,也是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正是有无数个战士冲刺在前线,无数条鲜活生命的牺牲,才有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才换回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所以你们要更加的好好读书,将来报效国家,才能不辜负国家对你们的期望和培养,这是小时候爷爷经常对我说的话,直到现在还犹记在耳。
        屋内昏黄的电灯悬挂在老式房梁上,我听着爷爷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默默的将碗里的米饭吃干净,忽闪着两个大眼睛似乎听懂了爷爷的故事,奶奶站在灶台前刷洗着碗筷,爷爷抽着泛黄的烟卷,夜幕慢慢降临。
        寒来暑往,春种秋收,爷爷还是每天在那棵老樟树下等我放学,奶奶在家里张罗着饭菜,回到家第一时间写作业,然后跟着爷爷去锄地、浇水、扎柴火、田埂里、水塘边,只要爷爷在哪,后面总会跟着我这个小尾巴,还时不时的缠着爷爷边干活边给我讲他参军打鬼子的故事。直到小学六年的时光结束,我才离开爷爷奶奶,去离家较远的寄宿式学校读书,每两个星期回一次家,爷爷依然还像我小时候一样在我下车的地方等着我,兜里带着糖。
        渐渐的我长大了,学习的东西更多了,书中讲的也更广泛了,抗美援朝的英勇事迹书中也有学到,但是我更喜欢听爷爷给我讲,坐在廊前,看着爷爷满头银发,诉说着当年属于他们的故事,有血有肉有感情,爷爷每一次都很乐意给我讲那段故事,他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而我也对那段故事百听不厌。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第70周年,也是爷爷逝世的第五年,在我上大学那一年爷爷带着他的故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虽然爷爷已经不在了,但是爷爷的老兵精神一直影响着家族世世代代的后人,我们也将遵循着爷爷的教诲,努力奋斗,珍惜生活,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报效祖国对我们的养育。同时,也祝愿我们的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这也是无数个像爷爷一样的老革命同志最殷切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