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谋变需要新思维
时间:2014-06-17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访合肥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海鹰
本报记者 郝玲 吴明 / 文
李海鹰
“从2004年到2013年十年间,合肥市工业产值增长了十倍多,创造了‘合肥速度’。现在合肥经济发展站在了战略升级的新高度,需要用新的‘工业思维’来谋划合肥工业今后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发展目标”。6月4日,合肥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海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合肥工业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李海鹰认为,新的“工业思维”是工业化继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对工业发展的深刻理解,是“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思考方式。反对保守、小富即安、不能合作共赢的小农经济意识,是用包容的态度,提倡股份制、信用制、市场竞争。对于合肥市来说,就是要紧抓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民营经济不放松,集聚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科技创新成就“合肥硅谷”
李海鹰说,合肥身处长江经济带中游,在承接工业转移升级同时,与周边省会城市等高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工业外向度的提高,将支撑合肥未来10年的城市走向,合肥成为中国的硅谷已经成功走出了第一步。
合肥市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59所高校,200多个科研机构,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58家技术研发机构,31名两院院士,30余万科技人员。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突出。世界第一台VCD、中国第一台空调、第一辆微型汽车、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个国产基因工程重组а-2Ь干扰素、第一部国土防空三坐标雷达、第一块雷达专用芯片、第一部全固态米波远程雷达、第一部轻型机械预警雷达等都诞生于合肥。合肥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技术创新城市”、“科教兴市先进市”、“科技兴贸重点城市”、“专利工作试点城市”、“信息化试点市”和“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
近年来,合肥市继续加大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大力支持新型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据悉,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初显成效,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正式揭牌,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正式启动,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加紧组建,产业集聚区、都市产业园、电子商务园、光谷园等平台建设初具规模,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的语音信息、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现代显示、光伏光热等十个新兴产业研究院向实体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2 013年,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98.5亿元,与2010年2021亿元相比,翻了近一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03.8亿元,与2010年620亿元相比,增长67%。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08户,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26.4%、50.2%,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先进水平。
2013年,合肥市267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开发新产品5840项,形成的销售收入达23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品销售收入的33%。其中省级新产品278项,新增销售收入343.6亿元,新增利税务局63.4亿元;今年,这批新产品预计将新增销售收入498亿多元、新增利税100多亿元,新产品新增销售收入同比递增45%。技术创新为合肥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先进制造业是发展主方向
“十一五”期间,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翻了两番,超越哈尔滨、昆明、西安、太原四个省会城市,跻身第13位,在全省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6%上升到22.3%,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跨越赶超态势,工业总量连续超越了福州、济南,位居省会城市第11位,工业化率也由十五末的36%提高到2013年的44%。2013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612.1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907.4亿元,增长14.4%,增速居中部省会第1位。
今年一季度,合肥市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单月产值创历史新高。工业总量超越了石家庄,位居省会城市第10位,工业投资总量位居省会城市第1位,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全省。
李海鹰认为,“工业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是社会、经济稳定的基础;只有发展,才能有更多的办法克服现在的问题!合肥工业发展不是盲目增长,先进制造业是主要方向”。合肥市工业下一步要以十大重点产业为抓手,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为着力打造合肥工业升级版,合肥市政府成立十大重点产业项目推进小组,围绕智能语音、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以“十个一”和“三个融入”为抓手,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达5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抓住国家“十城千辆”和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双试点市”契机,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合肥模式”,占全国推广量达60%;智能语音产业,发挥部省市院“四级联动”优势,共同打造“十亿用户、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园”。光伏产业,出台《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大型地面电站、金太阳示范、家庭分布式电站、光伏下乡四大工程,打造“中国光伏第一城”。合肥市光伏企业在国内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已达10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达到9GW。
民营经济让合肥工业迸发活力
关于下一步对合肥工业的思考,李海鹰提出要用新的“工业思维”集聚内在动力,用“十大举措”推动合肥工业发展:以十大重点产业为抓手,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发挥政策效应,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动力;发挥开发园区主引擎作用,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实施县域突破,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强化节能降耗,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增强企业主体活力;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工业会展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其中,李海鹰认为,民营经济是今后合肥市经济发展迸发生机活力的重要抓手。多年来,合肥市对民营经济发展一是强化统筹指导。在全国率先立法,颁布《合肥市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合肥市委、市政府出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将民营经济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二是推动全民创业。完善合肥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建设,打造2个国家级、10个省级示范平台,以“赛飞”创业辅导、“千人培训”为载体,完善三级创业服务网络。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政府、银行联合推介优质中小企业,设立网上“金融超市”,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四是深化民企合作。连续两年在全省考核第一,217个项目开工建设。2013年,合肥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63.2%,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9.6%,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市80 %。 相关文章
- 10-03安徽车展热度不减
- 05-10江淮汽车四大板块营收再破500亿大关
- 09-192021量子产业大会向世界呈现多场景下前沿科技
- 04-25一季度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3%
- 07-19售价9.99万元起 以实力成就冠军之路 瑞虎8鲲鹏版
- 05-26【全国两会】张宏妹:煤电企业绿色转型需国家
- 12-23小型MPV成车市下一个风口 江淮瑞风M3蓄势待发
- 01-22得分为89.04分 合肥高新区发布营商环境指数报告
- 08-23合肥外向型经济成绩斐然(上)
- 02-10聚焦安徽两会:安徽省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建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