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杨郢乡“扶贫车间”推动精准扶贫
时间:2017-10-05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作者:詹宇晨



2017年年初以来,来安县杨郢乡认真探索“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在该乡红星村的瑞光鞋业有限公司率先成立全县第一座“扶贫车间”,让一批贫困户获得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这条“扶贫车间下乡、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新路,也让许多贫困群众摸到了“脱贫的大门”。
陶善红是杨郢乡高郢村的一名普通的贫困户,以往由于性别、年龄、身体等原因,一直生活困难,“扶贫车间”成立以后,一共有像她这样的15名贫困户在这里找到了工作。“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外出打工肯定不行了,重活也干不了,有了这个扶贫车间,我在家门口就能找着活干,既可以照顾家里,又有不错的收入”,当笔者走访时,她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以前在家干农活,赚不到钱,也找不到适合我干的活。有了这个车间,我也能就业了,生活费也有着落了,现在的工资是每天120元,按天计费,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高郢村干港组王叶连笑呵呵地告诉笔者。
“扶贫车间”不仅给贫困户带来变化,还让企业、村集体得到实惠。“这既解决了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还降低了费用。我算了一下,每年仅劳动力成本就可节约10多万元。”瑞光鞋业总经理佘本军说,得益于这种模式,企业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
所谓“扶贫车间”,就是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自身闲散资源,在村里设置产品加工车间,让农民就近从事手工业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工作。是一种新的扶贫模式,也是来安县委、县政府今年重点推广的就业脱贫措施之一。
以前,不少贫困户由于就业难而精神萎靡、“等靠要”思想严重,依靠“扶贫车间”就业,激发了他们的脱贫志向,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获得感和尊严。“贫困户大多不离乡土、年纪偏大、没有一技之长,有的身体还有残疾,因此“扶贫车间”里都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容易上手、工时灵活的工种,这样的方式很有针对性,打造‘扶贫车间’,因村因产施策,输血造血并举,这样的做法让精准扶贫工作更有人情味,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负责杨郢乡扶贫工作的乡党委副书记石广田这样说。
- 上一篇:参加中铁四局企业大学任职资格培训感受
- 下一篇:来安县杨郢乡“不让贫困户的汗水白流”
相关文章
- 11-06一场“故事会”,泄露了奇瑞20多年“秘密”
- 01-06罗怀军:中煤新集伟大改革历程的见证人
- 01-24“莓”“丽”同行助力怀宁县乡村振兴
- 06-21强化“三基”建设,昌恒公司促进矿井安全高效
- 07-18中铁四局某施工现场骄阳下抢工期赶进度
- 12-29湖杭铁路开始全线铺轨预计杭州亚运会前建成通
- 10-15杨红进:带出了掘进王牌之师的中煤新集队长
- 05-22“安徽省政协工作江淮行”系列报道之四
- 01-20“智慧助老”让怀宁县老年人拿着手机不再犯难
- 03-13来自安徽华源医药的报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