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电故事:金玲和她的“玫瑰团队”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洛电故事:金玲和她的“玫瑰团队”

时间:2016-12-07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作者:王舒娟
 
爱心公益捐赠
 
党团员便民服务
 
义务植树
 
    周五中午11点30分,下班钟声敲响好一会儿了,洛河发电厂厂区里空旷而安静,归途职工更是寥寥无几,只有难得而耀眼的接近正午的冬日暖阳奢侈播撒,让人情不自禁地敞开身体和心灵,接受这无处不在的暖意。眼前的这一切,倒是很符合金玲的做人做事风格——低调实干。
    站在厂中门外,热控辅控班女职工金玲目送“中国邮政”绿色面包车远去,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暂时卸下了心里的担子,5天工余时间的忙碌,总算是收获满满当当,10包76公斤的冬衣冬鞋、书籍作业本,再过几天就能抵达西南边陲一个偏远小山村,为那里的老人、孩子们,送去一份大唐皖电洛河职工的温暖爱心。
    细细数数,这已是金玲自今年十月份以来,前后六次通过当地志愿者邮寄爱心包裹,至今她仍和那边的志愿者保持微信联系。16包至少120多公斤,沉甸甸的重量,饱含着每一位捐赠职工的深厚情谊。尤其是最近一次通过厂内网“连心桥”发出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贴后,得到了不少同事的踊跃响应,送来的各类衣帽皮包等数量,更是创下了捐衣行动开展以来的新高。
    热控分公司一楼东面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干净整洁,一如前段时间摆放在椅子上的衣服和地上的鞋子。前一天下午,金玲和找来帮忙的陈丽丽、徐红艳两位同事,分拣着过冬的棉袄棉鞋,扣上钮扣,拉好拉链,孩子和成人穿的皮鞋、棉鞋,要么用鞋带系成双,要么鞋面扣在一起捆成团,总之要收拾得利利索索。
    叠平、装袋手里的衣物,金玲边干边数“家珍”:我们事前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但送来的60多件秋冬季衣服和23双鞋子,每一样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妥妥当当,一看就是我们厂职工及其家人贴身穿、日常用的。其中大部分至少八成新,还有一件新衣服的标牌都还挂着来。这一件,是环保中心朱梅甫送来的外套棉袄,内衬是羊羔毛的,颜色鲜艳亮丽;党委工作部甘露捐了件自己穿的时装样式的粉红棉袄,领口和袖口都有漂亮的绒毛,穿起来效果应该是美美的;明天上午,电气王玲还要送来作业本,听说有一厚迭来……
一旁忙活装袋的陈丽丽美丽安静、言语不多,她静静地掏出手机,翻找当地志愿者传来的微信照片:“看,这个大男孩、小女孩脚上穿、手里拿的是我孩子小学时候用过的棉皮鞋。”照片上,两个穿着、拿到爱心鞋的孩子,脸上的高原红和着略显羞涩的神情,让人的心一下子变得柔软。
    “吴章红、蒲丽丽、刘刚、龚海泓、高明、武昆颖、徐会亮、杨蕾……”金玲接连上传了23位捐赠人姓名和多件捐赠衣物照片,她想让大家看看爱心传递的成果,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力量。
    金玲想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例如那个朋友圈里转发爱心贴的朋友;那个公开个人联系方式并经证实的远方求助者;那个帮着转运邮寄物资时,肩背沉重衣物的高大身影;还有那位临时联系上的高中同学,一听到是爱心捐赠求助,身在邮局他伸出援手,不仅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减免了一些邮费,而且还顺路运走了捐赠物资……
金玲最常提起的那句公益爱心语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今事谈:爱心公益捐赠一直是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之一,由此而展开的你来我往的正负两面争辩,反复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和忍耐极限,同样也背离了公益活动的初衷目的,让真正热心公益、乐于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有些迷失。
    可无比欣喜地看到,在我们大唐洛电,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些热心社会公益的职工,她(他)们选择不轻信不质疑,愿实干乐奉献,甚至自掏腰包付邮费,只为用个人的坚持坚守,还有爱心的庞大力量,给远方的人们捎去温暖和力量,这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坚韧不拔的所执所念,一切都在完美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