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张晓梅 >

提档升级 合肥市商贸流通在开放中奋进有为

时间:2020-12-30 20:4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吴明 张骅 张晓梅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商贸流通呈现两大特征:一是‘转型升级’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在加快开放中谋求更高质量”。
【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
 
提档升级 合肥市商贸流通在开放中奋进有为
作者:吴明 张骅 张晓梅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商贸流通呈现两大特征:一是‘转型升级’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在加快开放中谋求更高质量”。12月30日,合肥市商务局副局长崔霞,在“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说,“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攀升,连跨3000亿、4000亿两个台阶。预计2020年达到4465亿元左右,是2015年的1.6倍。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2015年末的第15位提高到2020前三季度的第9位,提升6位。
 

新闻发布会现场
 
商业设施布局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大力发展连锁店、专卖店和社区店的同时,持续建设高端百货店、城市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商贸业现代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年以来,全市新增5万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33家、净增市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26条、培育认定商贸企业集聚区48个,京东、苏宁、唯品会、银泰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砂之船奥特莱斯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相继开业,罍街、巢湖耳街、庐江·中心城步行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相继建成。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百货商场28家,2000平方米以上超市门店112家,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综合体62家,市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49条,其中省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19条、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区3条,淮河路步行街获批商务部第二批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升级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居民消费转型升级,中高档商品和耐用商品需求旺盛,汽车、石油及制品、家电销售稳步增长,2020年1-11月,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675.21亿元,其中:汽车零售额437.39亿元、同比增长5.2%、占比26.1%,石油及制品零售额185.89亿元、同比增长2.7%、占比11.1%,家电零售额218.17亿元、同比增长7%、占比13%。
        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消费结构向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转变,2020年1-11月,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体育娱乐用品、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63%、35.3%、20.9%、15.4%和11.5%,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消费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商贸流通主体不断壮大
   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单位增长至3800家以上,是2015年末的2.5倍。百大集团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位居中国零售百强第13位、中国连锁百强第45位、安徽企业百强第10位和服务业百强首位。
        老乡鸡在全国直营店达到800多家,位居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快餐企业50强”榜单前列。同庆楼连续九年位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榜单,多次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正餐十大品牌”称号,并于2020年首发上市。中商罗森、苏果便利、安徽邻几等十余个品牌开设连锁便利店达千余家。
 
商贸流通方式不断创新
        鼓励商贸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短视频带货、社区微信群营销、直播带货等新的营销模式逐渐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涌现出了一批如谊品生鲜、生鲜传奇等行业领军企业和安徽白马短视频直播基地、合肥网红直播城等创新示范园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共组织开展了140余场电商直播活动,拉动消费回暖取得明显成效。京东(安徽)电商产业园、苏宁、唯品会、一达通等一大批知名电商企业先后落户合肥,截至 2020年11月底,全市已形成以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徽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等3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代表的10多个电商专业园区,以荣电实业、家家购物等5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20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为代表的电商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预计2020年,全市限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00亿元左右,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长40%以上。
 
展会规模不断扩大
        2017年以来,合肥市连续四年位居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组织评比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前列,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安徽)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安徽中贸展览有限公司获得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会展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本地品牌展会不断发展壮大,农交会、苗交会、炒货展规模居所属行业类展会全国前3位。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声博会、全国粮油展等国际性、全国性展会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城市开放度。“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举办展会883场,展览总面积910万平方米,引进举办全国性展会87场。
 
外贸进出口高位增长
        随着合肥市“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市外贸再上新台阶。2018年全市进出口即突破300亿美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预计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将超360亿美元,是201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1%。外贸依存度由2015年的22.3%增长至2019年的23.6%。
        2019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130.96亿美元,是2015年的1.88倍,年均增长17.2%,占全市进出口的40.7%、较2015年提升6.5个百分点;2019年,机电产品进出口217.45亿美元,是2015年的2.1倍,年均增长20.8%,占全市进出口的67.5%、较2015年提升17.3个百分点;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2800余家,较2015年增加1200余家,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达44家,较2015年增加12家。联宝电子连续6年位居安徽省进出口企业百强之首。
 
外商投资稳定发展
        全市外商直接投资从2015年的25.07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35.3亿美元左右,累计约159.8亿美元,年均增长7%以上。2016年至2020年11月,全市新增外资企业636家,其中:投资总额过亿美元企业31家、比“十二五”期间多7家,累计投资总额近百亿美元、比“十二五”期间多19亿美元。
        蔚来中国总部、惠而浦中国总部、壳牌石油区域总部等总部项目,江淮大众汽车、康宁汽车环保等工业大项目,宜家家居、唯奥商业等知名零售业项目纷纷落地,截至2020年11月底,共有48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肥投资设立66家法人公司。
 
外经合作硕果累累
        “十三五”期间,全市预计累计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22亿美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42倍;全市累计实际对外投资总额预计为13.6亿美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25倍。
        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由2017年的5.77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9.73亿美元,年均增长29.9%。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有73户企业在“一带一路”33个国家投资了118个项目,累计总投资13.94亿美元,其中实际投资额2.7亿美元。
 
开放通道提质增效
        合肥水运港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2016年至2020年11月,累计完成吞吐量147.2万标箱,约是“十二五”期间的2.6倍。预计2020年37万标箱,是2015年的2.1倍。
        合肥中欧班列自2014年6月开行以来,累计开行超1200列;2020年1-11月份,欧洲方向发运量位居全国第8位、长三角地区第2位;截至2020年11月底,开行国际线路31条,覆盖10个国家、35个城市站点。
        按照中铁折算标准,预计2020年开行568列,是2015年的18倍,年均增长78.4%;合肥航空港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进境指定监管场地相继运营,开通并稳定运营至芝加哥、河内两条国际货运航线,预计2020年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8.8万吨,是2015年的1.7倍。
 
“国字号”平台发力强劲
        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于今年9月24日正式揭牌,截至12月中旬已签约入驻177个项目、总投资超932亿元。
        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交易额从2016年的0.3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3亿美元左右,增长42倍,2016年至2020年11月累计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27.64亿美元。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经开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国字号”平台相继获批。
 
开放平台功能强化
        合肥出口加工区2020年6月正式整合优化为综保区,2016年至2020年11月份累计实现进出口额298.32亿美元,2020年预计实现进出口额85亿美元左右,约是2015年的1.86倍。在2019年度全国127个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绩效评估中,位列第13位。
        合肥综合保税区2015年6月正式封关运行,2016年至2020年11月底,实现进出口额约33.75亿美元。预计2020年实现进出口额11亿美元左右,是2016年的26倍;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2016年6月批准设立,2018年9月正式封关运行,截至2020年11月底累计实现进出口额约1.5亿美元。
 
服务外包升级进位
        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20年全市服务外包接包合同执行额36亿美元,是2015年的2.86倍,年均增长23.4%,全市千人以上规模外包企业从23家增至54家。
        在商务部组织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合肥市从2016年全国排名第27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第11位提升至2018年全国排名第17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