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张晓梅 >

人民至上 合肥市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Ⅰ级响应

时间:2020-07-31 20:15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骅 张晓梅
7月31日上午,合肥市举行第三场“巢湖保卫战”新闻发布会,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和合肥市红十字会分别就减灾救助、救灾捐赠等情况进行了通报。
        7月31日上午,合肥市举行第三场“巢湖保卫战”新闻发布会,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和合肥市红十字会分别就减灾救助、救灾捐赠等情况进行了通报。
 

新闻发布会现场
 
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坚决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一、受灾基本情况
        截至7月30日18时,本次洪涝灾害共造成合肥市805136人受灾(因雷击死亡1人,因救援群众牺牲1人、失踪1人),紧急转移安置224672人。累计集中安置35846人,现有集中安置点87个,尚在安置点安置的人员8251人。倒损房屋1694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5.7万公顷,其中绝收4.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50.6亿元。合肥市减灾委已于7 月29日17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Ⅰ级响应。
二、救灾工作情况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落到实处。灾害初显之时,市减灾委各相关单位按照《合肥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职责,迅速行动,在人员转移安置、安置点人员生活保障各项工作中群策群力,尽心尽责。市减灾办及时组织5个检查指导工作组,派往四县一市开展救灾工作指导服务,重点指导各县市做好人员安置、查灾核灾、物资调度等相关工作。截至目前,没有发生一起因转移不及时、保障不到位导致群众伤亡事件,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
        (二)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因灾转移群众生活稳定。及时征用条件较好的学校,设置集中安置点,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压实责任,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医疗保障”。一是规范安置点设置。7月17日以来,市减灾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因灾转移群众集中安置点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应急期因灾转移群众集中安置点基本要求》《因灾转移群众集中安置点消防安全要则》等文件,就集中安置点的选址设置、基础设施、管理原则、服务要求及相关责任等进行明确,严格规范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二是完善各项制度。各安置点均成立了受灾群众生活包保专班,建立了人员入住、物资发放、领导带班、24小时值守,信息报告等制度。三是突出做好卫生防疫。市县两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抽调专人对安置点的食品进行严格监管,消除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隐患。卫健部门及时设置临时医疗点、心理服务点,组建巡回医疗服务队,积极开展伤病员救治工作,守护受灾群众身心健康,确保安置点内的群众健康安全和生活安心。四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组织志愿者积极开设“母婴室”“心理咨询室”“青年之家”“中医保健室”“儿童兴趣班”等服务项目,为受灾群众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丰富安置点内的文化娱乐生活。截至29日,全市共组织4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物资配送、人员疏导、转移安置等工作。
        (三)紧急下拨救灾资金和物资,支持受灾地区抗洪救灾。今年入梅以来,合肥市先后遭遇九轮强降雨。在第六轮降雨之前,市减灾办就根据雨情、水情和灾情的发展形势,积极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紧急采购帐篷1000顶、折叠床1.84万张、各类被褥13.3万床并根据灾情和受灾地区需求及时下拨。截至目前,已累计下拨帐篷430顶、折叠床8958张、各类被褥28665床。同时,市县两级商务部门紧急调拨洗漱用品、电风扇和牛奶、方便面等各类生活物资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救灾Ⅰ级响应启动后,市政府又紧急下拨自然灾害救助资金292万元,用于受灾群众紧急生活救助等。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救灾工作。
        (一)继续做好因灾转移群众生活保障。一是要继续加大巡查指导力度,规范安置点的安全管理;二是要结合疫情防控和晴热高温天气,加大卫生防疫服务保障力度;三是要不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持续改善受灾群众生活条件;四是要加大教育文化服务保障力度,丰富安置点文化娱乐生活。
        (二)精准查灾核灾。灾情稳定后,市减灾办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成立灾情核查小组,准确核查灾情,为下一步开展受灾人员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奠定基础。
        (三)用足现有政策,防止受灾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积极协调财政、农业农村、民政、扶贫等部门,提前开展农业保险赔付,将应急期生活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冬春生活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临时生活救助等多种社会救助政策和扶贫政策用足用活,无缝对接,形成救灾救助政策用好叠加效应,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合肥市红十字会:第一时间防汛救灾物资送往一线
        连日来,合肥市持续降雨,巢湖及各河流域水位持续上涨,防汛工作形势严峻。7月19日开始,合肥市红十字会陆续接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及上级红会调拨物资,这些物资第一时间送往防汛救灾一线和受灾群众手中。
一、紧急调拨物资
        灾害发生后,合肥市红十字会立刻启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成立防汛救灾工作组,指挥调度全市红十字系统防汛救灾,各县(市)区红十字会保持信息畅通,及时了解上报灾情及需求,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防汛救灾工作。7月23日市红会接受市纪委监委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督查指导,加强对调拨及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
        为支援合肥市受灾地区群众集中安置点生活需要,19日中午,合肥市红十字会从备灾救灾库紧急调出一批物资,包括夏凉被、棉被、毛巾被共1198床、折叠床450张,送往肥东、肥西、庐江、巢湖等地12个转移群众安置点;20日调拨给肥西县红十字会珊瑚绒毯116床;25日调拨给肥西县红十字会帐篷41顶。截至目前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库调拨物资总价值39.9万元。合肥市红十字会还及时向上级红会报灾求援,接收总会、中红基、省红会、省红基会调拨救灾物资,截至目前共接收赈灾家庭箱、棉被、毛巾被、冲锋衣、方便食品、饮用水、大米、救护医药箱等8批次物资,总价值约95.3万元,第一时间送往防汛一线。
二、接收社会捐赠
        7月22日,合肥市红十字会发布公告接收社会捐赠,助力防汛救灾,社会各界积极踊跃捐款、捐物。转账捐款之外,还有妈妈带着孩子、老师带着学生、老人冒着大雨前来市红十字会现场捐款;同时开通两部咨询电话,接听群众咨询电话600余次。截至30日中午12时,市红十字会共接收捐款423笔,共计253.47万元;接收冲锋舟、救生衣、救生圈、编织袋、土工布、雨布、抽水泵、多种食品等防洪救灾物资30批次,总价值正在紧张统计中。
        合肥市红十字会捐赠接收承诺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尊重捐赠者意愿,百分之百将接收的捐赠款物用于抗洪救灾,百分之百将使用情况反馈捐赠者,接受财政、审计或第三方审计,接受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捐赠款物及使用信息在市红十字会官网(网址: www.hfhh.org.cn)、微信公众号公示,目前已经发布七期。截至30日下午,根据捐赠方意愿,定向捐赠资金已转出201.53万元,定向捐赠物资已发往巢湖、庐江、长丰、肥西、肥东等地;非定向捐赠资金和物资将由市洪涝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分配使用。
        “一线最可爱的人缺烘干机!”7月26日下午,合肥市红十字会接到求助。得知消息,合肥市红十字会立即行动,与爱心企业积极对接,第一时间得到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愿意捐赠的答复。当晚,经多方沟通,市红十字会接收捐赠方采购的大功率烘干机50台。为了尽快将烘干机分配到位,通过合肥警备区将设备合理分配到肥西、庐江、巢湖、肥东、包河五地。27日一早,合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兵分三路、分别送货,从发货仓库开始全程负责。至当日下午2点,50台烘干机已经全部送达并安装到位,帮助抗洪一线官兵解决了衣服洗了干不了的烦恼。军爱民、民拥军,人民子弟兵保护群众,群众牵挂着人民子弟兵。爱心温暖城市,这次能够如此迅速将物资运送到位,正是源于群众与人民子弟兵的深情。
        7月28日凌晨,合肥市红十字会收到薇娅支援庐江抗洪的200万元捐款,为今年防汛抗洪期间市红会收到单笔金额最高的捐款,28日当天市红会按照捐赠人意愿,将200万转账至庐江县红十字会,由县防汛抗洪指挥部统筹使用。
三、发挥基层力量
        今年3月份,合肥市红十字会根据气象分析和研判,在市红十字会系统印发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物资储备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红会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物资储备工作。防汛当前,合肥市5个县(市)红十字会也积极发挥力量,筹备物资、接收捐赠,及时发放到转移集中安置点的群众手中。
        肥东县红十字会紧急调拨棉被、毛巾被、床等备灾物资用于部分乡镇(园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看望防汛一线人员,接收爱心企业捐赠;肥西县红十字会及时请求安徽省红十字救援队帮助,转移部分乡镇受灾群众1300余人,做好捐赠物资的接收和分配,为安置群众提供生活保障;长丰县红十字会及时调拨储备的毛巾被、帐篷、胶鞋、矿泉水、雨伞、手电筒等防汛物资送到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庐江县红十字会主动和县应急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对接,及时了解受灾群众需求,争取上级红十字会的支持;巢湖市红十字会看望因汛受灾集中安置点群众,接收社会捐赠款、物280余万元,及时送往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