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时间:2020-12-30 20:36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骅 吴明 张晓梅
12月30日,合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杰才,在“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就五年来该市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进行了发布。
【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⑾
12月30日,合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杰才,在“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就五年来该市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进行了发布。
“十三五”以来,合肥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国家级示范区等。合肥学院获批建设国家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批建设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全市现有各类学校2200所(含普通高校54所、中职学校52所、普通高中100所、初中240所、小学481所、幼儿园1266所、特教学校6所、国防学校1所),中等以下学校在校学生144.50万人、教职工11.32万人、专任教师9.07万人。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五年来,坚持统筹协调,各类教育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6所,新增学位9万个,新增公办园354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园226所,消除无证园296个。在园幼儿公办率和普惠率分别达51%和84%,较2015年分别提高32%和33%。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行“名园+”办园模式,175所幼儿园通过了合肥市特一类和合肥市一类幼儿园评估验收。
二是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发展。“十三五”以来,在校生数由67万人增长至83.8万人,增长率达25.0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8.56%增长至107.43%。采取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名校弱校捆绑、学区联盟、集团化发展等办学方式,发挥品牌增值扩容效应,提升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3所,新增学位28万个。开展6批203所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26.6%。建立159个义务教育集团,覆盖680所学校,占义务教育公办学校93.3%。
三是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16.4万人,比“十三五”初增加1.1万人。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36.25%,比“十三五初”增加14个百分点。落实《合肥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 年)实施方案》,改革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组建合肥市首批4个普通高中教育集团,先后启动建设合肥十中、合肥四中、合肥六中、合肥九中、巢湖二中、合肥特教中心新校区;全市现有省、市示范高中52所,占普通高中总数的53.6%,在校学生数占全市高中在校生数的68.6%。
四是推动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6%,比“十三五”初提高4.8个百分点,实行15年全免费教育。全面实施《合肥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成立合肥市特殊教育指导委员会,扩大特殊教育办学规模。华东最大、占地125亩的合肥特殊教育中心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形成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体系。五是推动民族教育彰显特色。合肥三十五中探索汉藏学生融合教育,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力办好新疆班。
五年来,坚守初心,全面育人谱写新篇章
一是推进“五育”并举。以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为重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构建体系。成立12个合肥市“思政名师工作室”、20个县(区)级思政名师工作室,设立5个合肥市课程德育实验区、37所实验学校。
二是强化素质教育。组织编写《中小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读本》等合肥地方特色教材,开发“传承红色基因”“激荡爱国情怀”“引导社会担当”“生命在于运动”“艺术源于生活”“科技创新未来”等六大类172个项目的活动课程。大力开展“美丽环境、美丽课堂、美丽班级、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美丽家长”创建活动,培育“美丽校园”95所项目库学校、96所重点项目学校。
三是建设实践基地。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成7个青少年活动中心、222个学校少年宫,命名49个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积极构建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开展家校共育创新工作先行先试,确定巢湖市等3个县(市)区为家校共育创新实验区,确定合肥一中等27所学校为家校共育实验学校。
五年来,坚持有教无类,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增加教育投入。“十三五”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全口径统计将超1千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3%。中央、省、市各级财政共投入39.9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项目,369.33万人次学生受益。
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制定《合肥市城市学前教育、中小学布局规划修编(2016-2025年)》,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资金达73.28亿元,“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靓的风景是校园”正逐步成为合肥人民的共识。
三是关爱留守儿童。建设1381个留守儿童之家,实现了市域全覆盖。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8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了“一镇一宫”。全市17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71所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达标。四是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十三五”以来,保障了随迁子女人数由74391人增长至101921人,增长率达37%。
五年来,坚持守正创新,教育信息化呈现新面貌
一是信息化基础环境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信息化投入近40亿元,大力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出台《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为100%;师机比、生机比分别为0.76:1和5.8:1;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到100%。
二是智慧学校建设应用不断升级。建成432所智慧学校,占比全市中小学51.67%,建设智慧课堂2541个班级。在以智慧课堂为核心的智慧学校建设基础上,同步推进智慧文化、智慧生活和智慧管理建设,形成市级统建、云端部署与学校自建相结合的特色智慧学校应用体系,实现智慧学校建设资金集约化、应用系统化、数据共享化。
三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创新。以合肥市教育云平台为依托,探索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工作,开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报名系统”“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小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信息化应用系统”“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民办教育信息系统”等,大大解决了教育痛点、难点问题,提高了教育治理能力。
五年来,坚持服务发展,产教融合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十三五”职业教育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市财政累计安排14422万元专项资金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将职业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保障范围。2018年将职业学校生均综合定额提高至1.3万元、高职生均拨款达2万元。
二是整合职教资源。完成将电子学校等5所职业学校整合为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将合肥经济管理学校等3所学校整合为合肥工业学校,2所新组建学校整体搬迁至磨店职教城,在校生均近万人。推进县级职教资源整合,形成“一县一校、一校一品”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三是组建现代职教集团。吸收17所中高职院校、40家企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在56家企业挂牌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实训基地,培育建设6个产学研联盟、16个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产教融合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打造公共实训平台。
四是培养“江淮工匠”。市财政每年投入130万元,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全市2所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9所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5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92个合作企业,校企共同开发67门专业实践课程,新增35个物联网、无人机、光伏等专业,校企联合招生招工1792人,中职学生本地就业率超过90%。
五是推动校地合作。加快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合肥大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推进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转设。深化大院大所战略合作,建设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等创新研究平台,合作共建平台达26家。
五年来,坚持尊师重教,教师队伍激发新活力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落实《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构建新时代“1+3+1”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二是教育人才不断涌现。实施“教育家培养工程”,评选认定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72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47人、市学科带头人1016人、市骨干教师8012人、“双师型”教师1806人;命名36个教师培训基地、31个教科研基地、105个名师工作室、15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6个名校园长工作室、6个特级教师工作站。
三是教师队伍改革不断深入。完成新一轮中小学编制岗位设置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实施。贯彻《合肥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得到显著缓解。
五年来,坚持教育为民,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得到新提升
一是推进午餐服务工程。主城区午餐服务工程提供率为99.7%,四县一市午餐服务工程提供率达58.8%。全市约35万中小学生在校午餐。
二是开展“三点半”课后服务。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2020年“课后三点半服务”被政府连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至2020年底,全市338所中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39.3万中小学生享受课后服务成果,县(市)区“课后三点半”投入资金达5204万元。
三是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全市414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其中城区246所,占比城区学校总数的87.54%。
四是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聚焦“控辍保学”和学生资助任务,全市发放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88.84万人次、10.59亿元;发放高中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3.43万人次、6200万元;免学费4.68万人次、5896万元。
五是落实全面依法治教责任。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权力及责任清单,推广中小学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全覆盖和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
五年来,坚持开放引领,教育辐射创造新高度
一是扩大国际交流。先后分2批选派42名教师赴德国开展职业教育高端研修,邀请约克·比克曼等德国专家来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2017年设立“留学合肥”政府奖学金吸引海外学生来肥留学,到2020年,共计133名留学生享受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1112.5万元。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与德国职业院校开展“五年一贯制”专业人才联合培养试点,目前已培养学生超过150人。
二是强化长三角合作。合肥市承办第二届长三角德育论坛、先后分多批次将后备干部和骨干教师送到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嘉兴、南通、南京等地区学习考察交流。2019-2020年,分别接收35位长三角地区的校(园)长交流学习。2019年安排8名挂职干部赴上海徐汇中学等长三角地区学校挂职锻炼,2020年安排17名挂职干部赴上海卢湾中学、建平实验学校跟岗交流学习。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合肥七中成为第二批长三角未来教师实践基地,合肥六中、合肥八中成为长三角名校长实践基地,合肥168中学等8所中小学成为长三角后备干部挂职基地,合肥四中等9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为长三角骨干教师交流研修基地,合肥幼专牵头成立长三角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联盟。
三是深化合肥都市圈共享。全面引领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和合六经济走廊的教育发展,组织举办10余场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开展相互跟岗学习、结对帮扶、“名师工作室”建设交流。每年均选派骨干教师赴西藏山南市、新疆皮山县以及皖北地区支教。
2020年是教育“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教育现代化推进和“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12月20日,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加快推进合肥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2年)》。面向未来,教育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好这个《实施方案》,科学编制好合肥教育“十四五”规划,努力打造“学在合肥”品牌,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合肥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作者:张骅 吴明 张晓梅
作者:张骅 吴明 张晓梅
12月30日,合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杰才,在“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就五年来该市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进行了发布。
“十三五”以来,合肥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国家级示范区等。合肥学院获批建设国家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批建设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全市现有各类学校2200所(含普通高校54所、中职学校52所、普通高中100所、初中240所、小学481所、幼儿园1266所、特教学校6所、国防学校1所),中等以下学校在校学生144.50万人、教职工11.32万人、专任教师9.07万人。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6所,新增学位9万个,新增公办园354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园226所,消除无证园296个。在园幼儿公办率和普惠率分别达51%和84%,较2015年分别提高32%和33%。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行“名园+”办园模式,175所幼儿园通过了合肥市特一类和合肥市一类幼儿园评估验收。
二是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发展。“十三五”以来,在校生数由67万人增长至83.8万人,增长率达25.0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8.56%增长至107.43%。采取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名校弱校捆绑、学区联盟、集团化发展等办学方式,发挥品牌增值扩容效应,提升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3所,新增学位28万个。开展6批203所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26.6%。建立159个义务教育集团,覆盖680所学校,占义务教育公办学校93.3%。
三是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16.4万人,比“十三五”初增加1.1万人。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36.25%,比“十三五初”增加14个百分点。落实《合肥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 年)实施方案》,改革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组建合肥市首批4个普通高中教育集团,先后启动建设合肥十中、合肥四中、合肥六中、合肥九中、巢湖二中、合肥特教中心新校区;全市现有省、市示范高中52所,占普通高中总数的53.6%,在校学生数占全市高中在校生数的68.6%。
四是推动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6%,比“十三五”初提高4.8个百分点,实行15年全免费教育。全面实施《合肥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成立合肥市特殊教育指导委员会,扩大特殊教育办学规模。华东最大、占地125亩的合肥特殊教育中心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形成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体系。五是推动民族教育彰显特色。合肥三十五中探索汉藏学生融合教育,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力办好新疆班。
五年来,坚守初心,全面育人谱写新篇章
一是推进“五育”并举。以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为重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构建体系。成立12个合肥市“思政名师工作室”、20个县(区)级思政名师工作室,设立5个合肥市课程德育实验区、37所实验学校。
二是强化素质教育。组织编写《中小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读本》等合肥地方特色教材,开发“传承红色基因”“激荡爱国情怀”“引导社会担当”“生命在于运动”“艺术源于生活”“科技创新未来”等六大类172个项目的活动课程。大力开展“美丽环境、美丽课堂、美丽班级、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美丽家长”创建活动,培育“美丽校园”95所项目库学校、96所重点项目学校。
三是建设实践基地。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成7个青少年活动中心、222个学校少年宫,命名49个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积极构建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开展家校共育创新工作先行先试,确定巢湖市等3个县(市)区为家校共育创新实验区,确定合肥一中等27所学校为家校共育实验学校。
五年来,坚持有教无类,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增加教育投入。“十三五”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全口径统计将超1千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3%。中央、省、市各级财政共投入39.9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项目,369.33万人次学生受益。
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制定《合肥市城市学前教育、中小学布局规划修编(2016-2025年)》,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资金达73.28亿元,“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靓的风景是校园”正逐步成为合肥人民的共识。
三是关爱留守儿童。建设1381个留守儿童之家,实现了市域全覆盖。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8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了“一镇一宫”。全市17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71所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达标。四是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十三五”以来,保障了随迁子女人数由74391人增长至101921人,增长率达37%。
五年来,坚持守正创新,教育信息化呈现新面貌
一是信息化基础环境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信息化投入近40亿元,大力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出台《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为100%;师机比、生机比分别为0.76:1和5.8:1;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到100%。
二是智慧学校建设应用不断升级。建成432所智慧学校,占比全市中小学51.67%,建设智慧课堂2541个班级。在以智慧课堂为核心的智慧学校建设基础上,同步推进智慧文化、智慧生活和智慧管理建设,形成市级统建、云端部署与学校自建相结合的特色智慧学校应用体系,实现智慧学校建设资金集约化、应用系统化、数据共享化。
三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创新。以合肥市教育云平台为依托,探索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工作,开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报名系统”“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小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信息化应用系统”“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民办教育信息系统”等,大大解决了教育痛点、难点问题,提高了教育治理能力。
五年来,坚持服务发展,产教融合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十三五”职业教育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市财政累计安排14422万元专项资金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将职业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保障范围。2018年将职业学校生均综合定额提高至1.3万元、高职生均拨款达2万元。
二是整合职教资源。完成将电子学校等5所职业学校整合为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将合肥经济管理学校等3所学校整合为合肥工业学校,2所新组建学校整体搬迁至磨店职教城,在校生均近万人。推进县级职教资源整合,形成“一县一校、一校一品”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三是组建现代职教集团。吸收17所中高职院校、40家企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在56家企业挂牌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实训基地,培育建设6个产学研联盟、16个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产教融合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打造公共实训平台。
四是培养“江淮工匠”。市财政每年投入130万元,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全市2所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9所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5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92个合作企业,校企共同开发67门专业实践课程,新增35个物联网、无人机、光伏等专业,校企联合招生招工1792人,中职学生本地就业率超过90%。
五是推动校地合作。加快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合肥大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推进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转设。深化大院大所战略合作,建设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等创新研究平台,合作共建平台达26家。
五年来,坚持尊师重教,教师队伍激发新活力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落实《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构建新时代“1+3+1”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二是教育人才不断涌现。实施“教育家培养工程”,评选认定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72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47人、市学科带头人1016人、市骨干教师8012人、“双师型”教师1806人;命名36个教师培训基地、31个教科研基地、105个名师工作室、15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6个名校园长工作室、6个特级教师工作站。
三是教师队伍改革不断深入。完成新一轮中小学编制岗位设置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实施。贯彻《合肥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得到显著缓解。
五年来,坚持教育为民,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得到新提升
一是推进午餐服务工程。主城区午餐服务工程提供率为99.7%,四县一市午餐服务工程提供率达58.8%。全市约35万中小学生在校午餐。
二是开展“三点半”课后服务。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2020年“课后三点半服务”被政府连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至2020年底,全市338所中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39.3万中小学生享受课后服务成果,县(市)区“课后三点半”投入资金达5204万元。
三是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全市414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其中城区246所,占比城区学校总数的87.54%。
四是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聚焦“控辍保学”和学生资助任务,全市发放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88.84万人次、10.59亿元;发放高中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3.43万人次、6200万元;免学费4.68万人次、5896万元。
五是落实全面依法治教责任。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权力及责任清单,推广中小学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全覆盖和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
五年来,坚持开放引领,教育辐射创造新高度
一是扩大国际交流。先后分2批选派42名教师赴德国开展职业教育高端研修,邀请约克·比克曼等德国专家来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2017年设立“留学合肥”政府奖学金吸引海外学生来肥留学,到2020年,共计133名留学生享受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1112.5万元。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与德国职业院校开展“五年一贯制”专业人才联合培养试点,目前已培养学生超过150人。
二是强化长三角合作。合肥市承办第二届长三角德育论坛、先后分多批次将后备干部和骨干教师送到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嘉兴、南通、南京等地区学习考察交流。2019-2020年,分别接收35位长三角地区的校(园)长交流学习。2019年安排8名挂职干部赴上海徐汇中学等长三角地区学校挂职锻炼,2020年安排17名挂职干部赴上海卢湾中学、建平实验学校跟岗交流学习。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合肥七中成为第二批长三角未来教师实践基地,合肥六中、合肥八中成为长三角名校长实践基地,合肥168中学等8所中小学成为长三角后备干部挂职基地,合肥四中等9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为长三角骨干教师交流研修基地,合肥幼专牵头成立长三角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联盟。
三是深化合肥都市圈共享。全面引领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和合六经济走廊的教育发展,组织举办10余场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开展相互跟岗学习、结对帮扶、“名师工作室”建设交流。每年均选派骨干教师赴西藏山南市、新疆皮山县以及皖北地区支教。
2020年是教育“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教育现代化推进和“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12月20日,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加快推进合肥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2年)》。面向未来,教育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好这个《实施方案》,科学编制好合肥教育“十四五”规划,努力打造“学在合肥”品牌,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文章
- 08-21安徽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实施
- 03-07安徽企业家代表共话新常态下发展战略
- 09-02安徽煤监局开门纳谏求诤言扎扎实实改问题
- 07-14新建100个智能工厂 安徽推动实体经济升级
- 10-09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首批项目签约
- 12-24构建新发展格局,合肥市都市现代农业渐入佳境
- 06-02桃花工业园:升级传统制造承接产业转移
- 09-08金寨广泰建材将安全生产视为头等大事
- 04-28合肥经开区一社区服务企业“点子”足
- 07-02聚焦合肥产业园区(肥东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