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生命接力,一位研二学子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之路

时间:2025-04-28 21:4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陈圆圆彭学英/吴明
通讯员 陈圆圆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在合肥一所充满求知与探索的高校里,有这样一位研二男生,身高185公分,戴着一副眼镜,眉眼间透着温润的书生气,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感人的救助他人生命的故事,他就是李春园。 2019年,刚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春园在无偿献血车上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折页。那些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能够为血液病患者带来
通讯员 陈圆圆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在合肥一所充满求知与探索的高校里,有这样一位研二男生,身高185公分,戴着一副眼镜,眉眼间透着温润的书生气,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感人的救助他人生命的故事,他就是李春园。
 
  2019年,刚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春园在无偿献血车上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折页。那些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能够为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生希望的文字,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没有过多的犹豫,他选择留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众多等待为他人带来希望的志愿者之一。那时的他,并未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真的能与患者配型成功。“毕竟配型成功率很低”,他回忆说。
  时光流转,当李春园在合肥高校读研时,一通来自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打破了日常的平静。电话那头,工作人员告知他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接到电话的瞬间,他有些懵,但很快反应过来了,有人需要他的帮助,“当时第一反应是没问题”他说,“但是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全流程,我其实还不是很了解”。于是李春园详细询问了工作人员,另外还借助了deepseek,查询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确定了捐献无损自己的健康,反而能给患者带来重生的机会。于是,他更加安心地踏上了这场生命的接力。
 
  然而,在体检环节,一个小插曲又让李春园陷入了短暂的懵然。本来,对于捐献前的体检,他丝毫不担心,“我的身体一向健康,所以当时体检的时候想的是肯定不会出问题的”。但在体检不久后,却被告知需要复查,那一刻,他的心里生出点点忐忑,担心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影响到患者的救治,同时,立刻回想体检期间自己的身体情况,并立马预约复查,所幸,复查结果显示正常,捐献事宜得以继续推进。
 
  当采集时间最终确认后,李春园又面临着学业与捐献的协调问题。作为一名研二学生,正处在写论文的关键时期。但他没有片刻犹豫,迅速调整自己的时间,全力配合移植医院确定的时间。入院时,他特意带上了电脑,淡然地说:“这几天就在医院搜索、整理文献资料”,在他看来,挽救生命刻不容缓。
  对于患者是什么人,李春园一点也不好奇。他说,自己并不在乎对方是谁,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只要有需要,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因为在他心中,生命都是平等而珍贵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都值得被拯救。
 
  在捐献的整个过程中,李春园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所有流程,在打动员剂的过程中他有些许不适,但想到远方那个等待重生的患者,他的内心就充满了力量。最终,4月23日,在安徽省立医院采集室,21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顺利采集,带着他的祝福与希望,被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为患者送去生的曙光。
 
  李春园是合肥市第13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与其他捐献者们的捐献故事正悄然解构了人们对“英雄叙事”的想象:善意不必是悲壮的抉择,也可以是理性与温度并存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