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职工持股改写企业发展速度
时间:2015-11-10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贵州贵定海螺盘江公司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混合所有制被正式提起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被社会接纳,那些曾经实施管理层和职工持股改革获得成功的企业,虽饱受争议,却再次进入人们视线。
海螺集团,我国管理层和职工持股改革最早的企业之一。在新常态下以及宏观经济减缓环境下,海螺却实现了逆势上扬。今年1—9月份,海螺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含税)800.62亿元;实现利润85.33亿元,集团利润占全省28家省属企业利润总额一半;上缴各类税收53.42亿元。截至9月末,集团总资产达1082.6亿元。
打破机制让员工参股
1996年,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被授予国有资产经营权。成立之初,海螺先后完成了海螺水泥H股上市、A股上市,实现了企业与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成功对接。
2000年至2002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提出了三年不上新项目、银行不提供新项目贷款,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海螺集团当时面临着诸多困难,负债高、融资难、队伍不稳,经营压力非常大。
为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海螺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富民强省”的号召,依据《安徽省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内部职工持股试行暂行办法》(皖政[1999]22号)文件精神,经省政府、省体改委批准,7000多名员工以现金出资方式,参股建设了荻港海螺、枞阳海螺、池州海螺等沿江熟料基地,受让了安徽省投资集团持有的31.8%铜陵海螺股权,构建了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调动了广大员工积极性,解决了制约企业扩张的资金和机制问题,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
2006年初,国务院转发了中国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34号〕,海螺被中国证监会列入首批试点企业。为此,海螺水泥实施定向增发收购沿江4公司中7000多名员工持有的股份。按照证监会关于定向增发股东人数限制的要求,确定以海创公司作为定向增发的载体,由海螺水泥实施了定向增发,定向增发于2007年4月26日顺利完成,使广大员工的利益与上市公司整体利益保持一致,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年员工的参与投资,就稳不住今天的管理队伍,也就没有海螺今天的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
“企业人”变为“社会人”
2002年4月19日,安徽省政府决定对海螺集团进行股权多元化改制试点,转让部分国有资产筹集资金,补充社会养老保险金和解决复退军人安置资金。2003年,海螺完成了集团改制工作。
改制后,安徽省政府持有集团51%的股权,仍然保持国有控股地位;经省经贸委皖经贸企改函字[2002]991号文批准,用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和与工效挂钩的工资结余,通过集团和所属企业工会和8名自然人设立了海创公司,由海创公司持有集团49%的股份。
在改制中,海螺集团将安徽省委、省政府奖励给海螺班子的6173.19万元股份,全部奖励给了集团公司当时在职的中高级管理干部,并通过职代会,由与会代表按照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分配。2008年,海创通过自身的努力,偿还了职工身份买断资金,并请示有关部门将原有股份以期股形式予以保留;同时,把员工参股水泥主业的个人资产转为上市公司股份,较好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集团改制进一步规范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制后实行了全员身份买断,职工由“企业人”变为“社会人”,彻底打破了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界限,建立了企业和员工利益共同体。
海螺集团从一家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国有控制的股权多元,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共和经济体。现拥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海螺创业三家上市公司,集团所有的企业有203家,员工5万多人,在第一次改制的时候,持股员工是7758人,第二次奖励了2477人,第三次是8500人。海螺一位高管坦言,其实,“改不改有很大区别,改之前员工不会从心里管公司的生产经营,持股后他们会很关心,责任心明显增强,问我们的钱用到哪里去了?”
首家在港红筹股上市企业
2010年元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历史上首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园区希望通过大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掀起园区建设的高潮。
经过考察调研后,海螺创业投资公司投资建设新型节能材料产业园,借助园区平台,通过3—5年的努力,在做大做强新型建材节能产业的同时寻求境内外上市,构建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
与此同时,海螺集团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员工队伍人数和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安徽省委巡视组和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的要求,利用此次海螺创业投资公司重组的机会,重点对年轻干部和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期股奖励,使他们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为此,经2013年7月5日海螺创业投资公司股东会表决通过,7月6日海螺集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对海螺创业投资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海创公司是民营企业,用这些股权来奖励海螺水泥、海螺建材这些员工,这也是我国激励制度的首创。
经过7个月的努力,海创于2013年12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发行3.0475亿股,每股发行价13.56港元,募集资金41.3亿港元。成为安徽省首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企业,开辟了控股公司架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先河。
上市同期,安徽省委巡视组报告审计厅提出:海螺集团老员工要退休了,新员工进来以后有没有股份?海螺以此为契机,分批对一万多名年轻的技术骨干,还有集团的一些工作者,实施了股份激励。最近海螺又做了一次员工股权激励,奖励了8500多人,现在总共有2万多人。通过股权激励使广大员工从资本市场享受到企业改革成果,建立了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
集团整体上市正在加快推进
海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骨骼和灵魂。在大的改革环节上,第一步是成立集团,推行员工持股和定向增发,解决了职工身份和共同发展两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第二步是集团改制成立海创公司,组建起混合经济体,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更大程度地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第三步就是目前正在推进的整体上市,使固态的国有资本变成能流动的活资本,进一步激活企业活力,为企业更深层改革奠定好基础。
2014年3月18日,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一次专项调研中表示,海螺的改革、改制很成功,在改革中站稳了脚跟。海螺通过改制、改革,提升了企业的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在2013年对海螺集团进行调研后认为,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海螺集团改制的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的,符合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政策要求,为国有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了一条路子。
有关专家认为,海螺集团整体上市至少有四个方面利好。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通过推进整体上市,安徽省投资集团将直接持有上市公司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股权,实现了其享有的海螺集团51%国有权益的证券化,进一步增强了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产权多元化改革;三是有利于建立更具活力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实现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股权管理,促进两户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四是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省投资集团的融资能力,为加快安徽省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文章
- 05-07为改写而来 先锋科技提前曝光,捷途大圣小订在
- 10-01顺应用户思维 星途凌云踏着节奏而来
- 10-22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落成暨欧美同学会首
- 04-28凯旋!合肥高新区3项专利在长三角专利大赛中获
- 07-17猪八戒网增彩合肥市瑶海区重点招商项目签约
- 09-09【合肥五年看点】瞄准千亿产业,合肥新站高新
- 10-25做实“基本盘”,安徽省装备工业七大优势明显
- 03-02紧凑型SUV新选择 思皓X6将亮相北京车展
- 07-19生命至上 安徽省减灾委办部署做好灾害防范应对
- 03-22虞爱华:建议调整成品油价格税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