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采取非常措施解决大学生就学就业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吴明 >

淮南市采取非常措施解决大学生就学就业

时间:2013-08-28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招生即招工 毕业即就业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吴明合肥报道】8月28日上午,安徽省淮南市副市长钱力在省会合肥市召开的新闻布会上宣称,淮南市将采取非常措施,实施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即在未来5年内,淮南市面向全国普通高校(高职、高专),平均毎年引进一万名大学生在本市就业创业,实现“一万人”、“一万元”、“一站式”的“三个一”目标。
    为了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把经济总量做大,把产业结构做优,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淮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通过引进大学生到淮南企业就业和到淮南创业,打造人才高地,实现“人才、项目、资金、土地”等经济要素的深度融合,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了把这一措施落到实处,淮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淮南市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实施意见》(简称《意见》),用其它地区无法相比的优原条件吸引大学生。
    《意见》明确规定,有到淮南就业或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与淮南市企业签订就学就业协议或签订就学创业协议的,给予生活补助、学费资助、助学贷款贴息、创业奖励等优惠政条,具体有五项政策:
    一、生活费补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签订就学就业协议或签订就学创业协议的,次月起从大学生就学就业专项资金中按照毎人每月600元的标准毎年给予9个月的生活费补助,按月支付。协议前发生的生活费用仍按毎月600元标准给予补助,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按年支付,创业人员从登记注册企业后正常经营时算起按年支付。硕士生在攻读碩士期间按照毎人毎月800元的标准毎年给予9个月的生活费补助。
    二、助学贷款贴息。学生毕业后在协议企业工作满3年,创业人员从登记注册企业后正常经营时算起,经考核确认后,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从就学就业专项资金中全额代偿之前产生的利息。
    三、学费资助。学生毕业后在协议企业工作按照毎人毎学年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给予在校期间所缴学费资助,创业人员比照执行。工作满3年,创业人员从登记注册企业后正常经营时算起,经考核确认后,从就学就业专项基金中支付所缴学费限额内的50%;工作满5年,经考核确认后支付限额内剩余部分。硕士生毕业后在协议企业工作,按照毎人毎学年不超过9000元的标准给予在校期间所缴学费资助,创业人员比照执行,工作或创业满3年,攻读硕士期间所缴学费限额内全额支付。
    四、房租补贴。学生毕业后在协议企业工作期间给予50平方米左右廉租房房租补贴,创业人员比照执行,第一年补贴三分之一房租,第二年补贴三分之二房租,第三年全额补贴。企业租房的补贴给企业,个人祖房的补贴给个人。硕士生按每人50%的平均市价标准给予房租补贴,创业人员比照执行。创业人员住房房租补贴从登记注册企业后正常经营时算起,住房房租补贴给法人代表。
    五、创业奖励。对到淮南市创业的大学生,有专门的创业奖励政策,给予的政策也十分优惠,注册经营后,自纳税之曰起,3年内将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全额奖励给个人。创业资金不足的,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可享受贷款贴息。对进入创业园创业的给予享受保险补贴、房租、水电补貼等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今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屣的实施意见》(淮发〔2013〕9号)及 各部门配套办法,政策含金量也很高,大学生创业也适用。

    编后:作为淮南这样一个老工业能源城市,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全面转型。而转型最关键因素不是资金、土地,而是人才,有了人城市转型才有可能。经综合测算,如果按淮南市的“万人计划”政策,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补助的到位资金分别是3.24万元、4.28万元、5.06万元,这样的优厚条件是目前全国所有地区无法相比的,所以说是一项非常措施。
    这项政策出台有6大特点:一是规模比较大。五年5万高校生加入淮南市,对拥有人口240万的老工业城市来说,无疑是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二是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政策和资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合,政策优势明显;三是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政府等多方受益,是一件解决民生的大事;四是政策资助幅度大,是很多地区无法相比的;五是强化了契约精神,提升了对等要求。通过企业与学生的相互约束,形成诚信社会的氛围;六是注重操作。政策操作程序便捷,很多程序都在政府层面里消化完成。
    在目前就业形势高度紧张的非常时期,淮南市为什么还要花如此血本吸引大学生来就业创业,淮南经信委主任道出了其中原委,淮南市与周边地区的比较优势稍弱,如果不采取非常措施,较短时间内很难吸引到如此多的人才参与淮南的转型发展。同时,淮南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对人才渴求的迫切情。淮南80%的产业是煤电业,20%是非煤电业,为了打破现有的产业格局,需要加快发展非煤电产业,这些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业更需要人才来支撑。
    从长远来看,淮南市如此作为未尝不是一个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