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让合肥高新区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时间:2017-01-06 19:59来源: 作者: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郝玲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通知,确定合肥高新区等16家园区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示范周期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合肥高新区成为安徽省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为什么合肥高新区能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1月5日,通过对该园区的调研采访揭示其中发展奥秘。
加强领导,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
知识产权工作是区域创新能力重要指标,在推动高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紧紧围绕“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定位,聚焦特色产业、优势领域和重点企业,推进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创造、运用、保护”四大提升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高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管委会年度目标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加大对相关企业的考核力度,将企业每年专利申报情况作为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是健全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成立由高新区管委会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管委会办公室、经济贸易局等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合肥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局,负责具体事务。
三是将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纳入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要求各孵化器设立知识产权部门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名。同时,在年度孵化器绩效考核工作中,将孵化器内企业当年知识产权数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进行评先评优。
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和运用
加大对国外发明、PCT、国内发明的支持力度,合肥高新区企业每件国内发明专利在享受省、市政策叠加的基础上,最高可以享受每件1.9万的补贴。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财政对于知识产权投入的预算资金以超过30%的比例逐年增加。2016年仅专利资助金额就达到了1006万元。
将企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紧密结合,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在支持科技项目申报及科技小巨人、创新型企业培育等工作中,把知识产权创造作为硬性指标,列入合同,贯穿于项目申请、实施、验收全过程。
合肥高新区一位负责人表示,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联合担保、银行开展“创新贷”工作,鼓励企业充分运用专利参与质押贷款,解决轻资产的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目前,“创新贷”、“助保贷”已累计为140家企业发放贷款4.01亿元。二是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高校院所转让发明专利给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进行产业化,给予受让方每件3万元的政策奖励。三是制定了合肥高新区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流程图和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流程图,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开展评议,指导国盾量子、阳光电源等企业积极参与重大项目评议,并帮助企业争取省级财政补助。
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合肥高新区在“政府——企业——科技服务机构”衔接的关键点上寻求突破,将传统的资金后补助,转变为政府面向企业设计发行的一种可兑现的有价电子凭证——合创券,实现科技扶持政策前置。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年可领取最高10万元的“合创券”,企业使用“合创券”在网上平台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专利服务、技术检测、委托研发、技术咨询等各类科技服务,有效的集聚了包括知识产权事务所等在内的一大批省内外科技中介服务资源,推动了园区科技服务业发展。
为了推动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合肥高新区于2014年就启动建设高新区科技金融信息化平台,2015年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了集企业注册、中介服务机构注册、知识产权政策为一体的高新区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并将青创基金等金融产品搬到线上,线上实现线上申请、审批、政策兑现申请等全过程。截至目前,该系统累计注册企业1000余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近50家,搭建了企业与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有效对接的桥梁,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同时,开展各类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根据省局统一部署,高新区积极开展“合芜蚌试验区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园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园区”建设。通过政府组织,优势企业带动,共有199家中小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签订协议,进入了知识产权托管平台。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企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对于合肥高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位负责人从三个方进行了阐述。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4.26”专利活动周积极开展专利联络员培训、知识产权实战班培训等专场培训会,并多次组织召开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质押座谈会,累计培训企业近2000人次,全面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畅通企业维权绿色通道,依托省知识产权局,将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设在高新区,并开通“12320”知识产权投诉电话,对社会公众咨询做到了认真解答,并对举报投诉案件进行登记,及时地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及其他当事人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和专项援助。
三是加强与高新法院的合作。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讲座、论坛及各类研讨会,并召开知识产权案件受理新闻发布会,营造良好氛围。2015年,安徽最大网络游戏侵权案件——“传奇私服”侵犯著作权案和安徽“DY161”电影网侵犯著作权纠纷案,分别入选了国家版权局十大案件。
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合肥高新区创新体系日益健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各类经济实体超16000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家,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13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3家,国家专利优秀奖1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及优势企业8家,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286家,上市企业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6家,市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67家,均占全市近五成。 2016年1-11月份,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大关,达到10462件,增幅76.4%;专利授权数3452件,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均稳居全省各县区第一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30件,居全省首位和全国高新区前列。2016年,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七,再上新台阶。
他表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将助推合肥高新区知识产权事业迈上新台阶。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这一平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于支撑园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培育园区知识产权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为合肥高新区创新之树提供知识产权的水和阳光,使其在知识产权的浇灌下枝繁叶茂。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通知,确定合肥高新区等16家园区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示范周期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合肥高新区成为安徽省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为什么合肥高新区能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1月5日,通过对该园区的调研采访揭示其中发展奥秘。
加强领导,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
知识产权工作是区域创新能力重要指标,在推动高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紧紧围绕“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定位,聚焦特色产业、优势领域和重点企业,推进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创造、运用、保护”四大提升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高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管委会年度目标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加大对相关企业的考核力度,将企业每年专利申报情况作为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是健全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成立由高新区管委会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管委会办公室、经济贸易局等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合肥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局,负责具体事务。
三是将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纳入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要求各孵化器设立知识产权部门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名。同时,在年度孵化器绩效考核工作中,将孵化器内企业当年知识产权数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进行评先评优。
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和运用
加大对国外发明、PCT、国内发明的支持力度,合肥高新区企业每件国内发明专利在享受省、市政策叠加的基础上,最高可以享受每件1.9万的补贴。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财政对于知识产权投入的预算资金以超过30%的比例逐年增加。2016年仅专利资助金额就达到了1006万元。
将企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紧密结合,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在支持科技项目申报及科技小巨人、创新型企业培育等工作中,把知识产权创造作为硬性指标,列入合同,贯穿于项目申请、实施、验收全过程。
合肥高新区一位负责人表示,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联合担保、银行开展“创新贷”工作,鼓励企业充分运用专利参与质押贷款,解决轻资产的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目前,“创新贷”、“助保贷”已累计为140家企业发放贷款4.01亿元。二是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高校院所转让发明专利给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进行产业化,给予受让方每件3万元的政策奖励。三是制定了合肥高新区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流程图和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流程图,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开展评议,指导国盾量子、阳光电源等企业积极参与重大项目评议,并帮助企业争取省级财政补助。
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合肥高新区在“政府——企业——科技服务机构”衔接的关键点上寻求突破,将传统的资金后补助,转变为政府面向企业设计发行的一种可兑现的有价电子凭证——合创券,实现科技扶持政策前置。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年可领取最高10万元的“合创券”,企业使用“合创券”在网上平台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专利服务、技术检测、委托研发、技术咨询等各类科技服务,有效的集聚了包括知识产权事务所等在内的一大批省内外科技中介服务资源,推动了园区科技服务业发展。
为了推动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合肥高新区于2014年就启动建设高新区科技金融信息化平台,2015年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了集企业注册、中介服务机构注册、知识产权政策为一体的高新区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并将青创基金等金融产品搬到线上,线上实现线上申请、审批、政策兑现申请等全过程。截至目前,该系统累计注册企业1000余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近50家,搭建了企业与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有效对接的桥梁,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同时,开展各类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根据省局统一部署,高新区积极开展“合芜蚌试验区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园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园区”建设。通过政府组织,优势企业带动,共有199家中小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签订协议,进入了知识产权托管平台。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企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对于合肥高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位负责人从三个方进行了阐述。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4.26”专利活动周积极开展专利联络员培训、知识产权实战班培训等专场培训会,并多次组织召开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质押座谈会,累计培训企业近2000人次,全面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畅通企业维权绿色通道,依托省知识产权局,将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设在高新区,并开通“12320”知识产权投诉电话,对社会公众咨询做到了认真解答,并对举报投诉案件进行登记,及时地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及其他当事人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和专项援助。
三是加强与高新法院的合作。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讲座、论坛及各类研讨会,并召开知识产权案件受理新闻发布会,营造良好氛围。2015年,安徽最大网络游戏侵权案件——“传奇私服”侵犯著作权案和安徽“DY161”电影网侵犯著作权纠纷案,分别入选了国家版权局十大案件。
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合肥高新区创新体系日益健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各类经济实体超16000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家,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13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3家,国家专利优秀奖1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及优势企业8家,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286家,上市企业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6家,市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67家,均占全市近五成。 2016年1-11月份,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大关,达到10462件,增幅76.4%;专利授权数3452件,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均稳居全省各县区第一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30件,居全省首位和全国高新区前列。2016年,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七,再上新台阶。
他表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将助推合肥高新区知识产权事业迈上新台阶。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这一平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于支撑园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培育园区知识产权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为合肥高新区创新之树提供知识产权的水和阳光,使其在知识产权的浇灌下枝繁叶茂。
- 上一篇:时隔5年国际徽商大会再度重启
- 下一篇:奇瑞携全系明星车型闪耀安徽车展
相关文章
- 04-26三大亮点为江淮汽车北京车展造势
- 07-21转型换道补短板,合肥瑶海意在谋升级
- 06-08制造业考核示范引领安徽发展聚合力
- 03-06两会专稿 刘庆峰: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
- 10-09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首批项目签约
- 03-05【两会聚焦】江淮汽车以技术支撑提升产品力
- 11-30亮出14款车型奇瑞迎来20岁生日
- 01-04深耕安全产业 合肥高新区谋求世界一流高科技园
- 10-30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大能量
- 02-25寒冬之下江淮汽车依然坚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