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用量3年超美百年?
时间:2015-07-10 13:03来源: 作者:看安徽
摘要:比尔·盖茨曾经出人意料地在个人博客上发布了中美水泥消耗量的对比图,图表显示,2011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消耗了66亿吨水泥,超过美国在整个二十世纪的消耗量。盖茨的数据靠谱吗?
数据确实靠谱,中国水泥消费量惊人
盖茨的数据在国内也可以得到印证。国土资源部工程师张洪涛曾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中水泥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而《环球时报》记者对中国水泥协会负责人的采访也证实,2011年至2013年是中国水泥使用的高峰期。
中国水泥消费量巨大,仅三年的消费量就远超美国一个世纪的消费量。
这么大的水泥用量来自高速城镇化中的大修大建
1、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是消费巨额水泥的基础
1979年,我国开始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对比来看,中国从1981年20%的城镇化率,到2012年的53%,仅用了30年的时间,而同样的城市化进程,英国用了100年,美国用了60年。
城镇化的发展,意味着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这必然导致城市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来满足人口集聚的需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人们在住、行方面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不断增加。因此,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发展的,是全国范围内城镇大力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媒体调查发现,中国半数的基础设施都在2000年之后建造,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大坝、机场以及摩天大楼等。
2、而在此过程中,许多地方还盲目、超前修城修路
过去,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进程,主要是搞城市建设。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在一些地方,城镇化沦为了“造城运动”,出现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的现象,比如,有一些地方,在没有大量的人口流入的情况下却大兴土木,造成高住房空置率,有一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鬼城”,如湖北的十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等。这些无疑从侧面反映大量的混凝土建筑源源不断地拔地而起,也因而带来了对水泥的巨大需求。
此外,与交通相关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也带动了对水泥的消费。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山西全省在建设5条采用水泥路面设计的高速公路中消耗水泥499万吨。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高速运营里程数为6.03万公里,这个数据在2014年翻了两倍多,达到16.73万公里。可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消耗的水泥量是巨大的。
3、中美建筑使用材料的不同,也是水泥消费量巨大差距的原因
在美国,木材是房屋建筑材料的首选。事实上,在20世纪中期,美国的建筑基本依靠使用钢筋和水泥,但后来美国更多的房子是用木料来建造的。这是因为在美国,一方面木材价格相对便宜,经久耐用,且木材本身重量轻又容易切割;另一方面,美国由于地广人稀,多为独立住宅,木质结构足以很好地保证房屋的质量。而在中国,由于缺少木料,且水泥产量过剩、价格较为便宜,因而在房屋建造中大量使用水泥。
巨额水泥用量有三大必须注意的隐患
1、隐患一:大量生产水泥可能会造成严重污染
自1985年起,我国的水泥产量就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2012年,我国水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产量都服务于国内水泥消费的需求。
然而,水泥生产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解放日报刊发的《谁能撕去水泥制造的污染标签》一文指出,“水泥工业的粉尘排放占到工业排放总量的30%,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0%至12%。而日前国内知名环保组织在调研后还发现,水泥行业还是我国重金属汞污染的主要工业排放源之一。而最能让我们普通人直接感受到的灰霾天,水泥厂也要负一定责任。”
从这点看,中国巨大的水泥用量背后包含着发展经济的代价——对环境造成的严重伤害。
2、隐患二:大量使用劣质水泥,带来安全隐患,比如老楼垮塌
开发商为了谋取私利以压低成本,再加上监管不力,很容易出现建设中大量使用劣质水泥的现象。根据高盛的一项报告,在中国使用的水泥中有三分之一都是低端水泥,根本不会在其它一些国家使用。大量使用劣质水泥的直接后果是缩短了混凝土建筑的使用期限,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以上,而实际上很多混凝土建筑的寿命只有20到30年。相较之下,据媒体报道,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即便是常遇到地震的日本,房屋平均寿命也能达到50年。
混凝土建筑寿命短、安全隐患多。以“房屋垮塌”为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结果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屡屡出现建筑房屋倒塌的事件。塌楼固然有很多原因,不过低劣的建筑材料是脱不了干系的。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4月浙江奉化发生一起居民楼粉碎性垮塌的事故,坍塌的诱因之一就是当初建设过程中使用掺了海沙的劣质水泥。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孟建民曾经如此评价过老居民楼垮塌:“首先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建设量巨大,而社会各方面条件准备不足;二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政策、法规、标准及管理体系不健全,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三是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通过牺牲质量而牟取私利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假冒伪劣材料,从而导致质量隐患及质量下滑。”
3、隐患三:累积了大量难以处理的建筑垃圾,给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至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至600吨;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至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此外,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曾表示,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据此可估算,还将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量接近18亿吨。这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环境威胁。
因此,面对建筑垃圾处理的难题,政府不应该缺位,应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而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结语:巨额的水泥用量背后是“建筑大跃进”的问题。任何短视行为是总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必须警醒,亡羊补牢了。
数据确实靠谱,中国水泥消费量惊人
盖茨的数据在国内也可以得到印证。国土资源部工程师张洪涛曾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中水泥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而《环球时报》记者对中国水泥协会负责人的采访也证实,2011年至2013年是中国水泥使用的高峰期。
中国水泥消费量巨大,仅三年的消费量就远超美国一个世纪的消费量。
这么大的水泥用量来自高速城镇化中的大修大建
1、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是消费巨额水泥的基础
1979年,我国开始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对比来看,中国从1981年20%的城镇化率,到2012年的53%,仅用了30年的时间,而同样的城市化进程,英国用了100年,美国用了60年。
城镇化的发展,意味着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这必然导致城市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来满足人口集聚的需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人们在住、行方面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不断增加。因此,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发展的,是全国范围内城镇大力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媒体调查发现,中国半数的基础设施都在2000年之后建造,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大坝、机场以及摩天大楼等。
2、而在此过程中,许多地方还盲目、超前修城修路
过去,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进程,主要是搞城市建设。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在一些地方,城镇化沦为了“造城运动”,出现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的现象,比如,有一些地方,在没有大量的人口流入的情况下却大兴土木,造成高住房空置率,有一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鬼城”,如湖北的十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等。这些无疑从侧面反映大量的混凝土建筑源源不断地拔地而起,也因而带来了对水泥的巨大需求。
此外,与交通相关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也带动了对水泥的消费。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山西全省在建设5条采用水泥路面设计的高速公路中消耗水泥499万吨。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高速运营里程数为6.03万公里,这个数据在2014年翻了两倍多,达到16.73万公里。可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消耗的水泥量是巨大的。
3、中美建筑使用材料的不同,也是水泥消费量巨大差距的原因
在美国,木材是房屋建筑材料的首选。事实上,在20世纪中期,美国的建筑基本依靠使用钢筋和水泥,但后来美国更多的房子是用木料来建造的。这是因为在美国,一方面木材价格相对便宜,经久耐用,且木材本身重量轻又容易切割;另一方面,美国由于地广人稀,多为独立住宅,木质结构足以很好地保证房屋的质量。而在中国,由于缺少木料,且水泥产量过剩、价格较为便宜,因而在房屋建造中大量使用水泥。
巨额水泥用量有三大必须注意的隐患
1、隐患一:大量生产水泥可能会造成严重污染
自1985年起,我国的水泥产量就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2012年,我国水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产量都服务于国内水泥消费的需求。
然而,水泥生产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解放日报刊发的《谁能撕去水泥制造的污染标签》一文指出,“水泥工业的粉尘排放占到工业排放总量的30%,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0%至12%。而日前国内知名环保组织在调研后还发现,水泥行业还是我国重金属汞污染的主要工业排放源之一。而最能让我们普通人直接感受到的灰霾天,水泥厂也要负一定责任。”
从这点看,中国巨大的水泥用量背后包含着发展经济的代价——对环境造成的严重伤害。
2、隐患二:大量使用劣质水泥,带来安全隐患,比如老楼垮塌
开发商为了谋取私利以压低成本,再加上监管不力,很容易出现建设中大量使用劣质水泥的现象。根据高盛的一项报告,在中国使用的水泥中有三分之一都是低端水泥,根本不会在其它一些国家使用。大量使用劣质水泥的直接后果是缩短了混凝土建筑的使用期限,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以上,而实际上很多混凝土建筑的寿命只有20到30年。相较之下,据媒体报道,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即便是常遇到地震的日本,房屋平均寿命也能达到50年。
混凝土建筑寿命短、安全隐患多。以“房屋垮塌”为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结果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屡屡出现建筑房屋倒塌的事件。塌楼固然有很多原因,不过低劣的建筑材料是脱不了干系的。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4月浙江奉化发生一起居民楼粉碎性垮塌的事故,坍塌的诱因之一就是当初建设过程中使用掺了海沙的劣质水泥。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孟建民曾经如此评价过老居民楼垮塌:“首先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建设量巨大,而社会各方面条件准备不足;二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政策、法规、标准及管理体系不健全,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三是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通过牺牲质量而牟取私利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假冒伪劣材料,从而导致质量隐患及质量下滑。”
3、隐患三:累积了大量难以处理的建筑垃圾,给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至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至600吨;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至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此外,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曾表示,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据此可估算,还将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量接近18亿吨。这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环境威胁。
因此,面对建筑垃圾处理的难题,政府不应该缺位,应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而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结语:巨额的水泥用量背后是“建筑大跃进”的问题。任何短视行为是总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必须警醒,亡羊补牢了。
相关文章
- 07-03安徽省1-5月份工业经济呈现“三稳”“三快”“
- 07-20今年10月之后,安徽13个市全通高铁!
- 01-31刘庆峰:2022年是根据地业务发展收获期
- 03-10“十四五”奇瑞汽车布局全球再谋新发展
- 03-06两会专稿 周福庚: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03-24江淮汽车集团:疫情之下创新举措推专属服务
- 08-23发挥聚集优势合肥经开区拓展综合服务
- 07-17李克强总理与科大讯飞刘庆峰亲切交流
- 05-24百年变局 奇瑞汽车将在世界上站得更高
- 05-07重磅!合肥奥体中心方舱接种点来了,5月7日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