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保春:“智能制造”助推新时代传统产业提升
时间:2018-03-14 16:39来源: 作者:看安徽
作者:本报记者张晓梅周梦/吴明张骅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为创新“打气”,喊出了一句号召力强、让人印象深刻的话:“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在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谈到荣事达发展时说,“智能制造”助推新时代传统产业提升。
布局智能为“中国制造”代言
在潘保春代表的案头,有一份《关于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的建议》,荣事达作为创新、创业的实践者和引领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一直让潘保春心潮澎湃,
目前,“中国制造”正走到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作为中国知名的家电品牌荣事达也顺势而为,开始了“中国智造”的战略化升级。
2017年,荣事达第六工业园整体改造为智能家居产业园,将智能作为企业升级的战略方向。潘保春认为:“我国有1亿智能家居潜在用户,2020年智能家居产业市场将达到万亿级。荣事达选择以智能家居作为主攻方向,不仅是国家制造战略的发展方向,也是消费市场刚性需求的方向。”
在2017年,荣事达实施制造回归本部战略,将在外由OEM代工的一些项目陆续回归到荣事达第六工业园:荣事达木门生产线、智能锁生产线、空气能等新能源自动化生产线等,正在从广东中山、佛山、天津等代工基地逐步回归。
“至此,将形成智能家电、智能新能源、智能建材三大制造中心。再加上今年1月7日奠基的3.9万平方米实验大楼的开建,这些都将为‘十三五’期间打造百亿产业园夯实基础。”潘保春表示,荣事达正在着力打造中国智能家居第一品牌、百亿智能家居产业园。让人们一提到智能家居就想到荣事达,为“中国制造”代言,让荣事达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
创新驱动构建产品生态系统
如何通过“智能制造”升级传统产业?潘保春说:“荣事达正在践行“中国制造2025”精神,全面、快速的升级到智能制造。同时,还把‘互联网+’和‘双创’与智能家居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升级,也推动消费市场的智能升级。”
潘保春说:“10年前,荣事达在与多个国际企业的合作中,引进的不仅仅是智能洁身器的技术和工艺,最重要的是引进了工匠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技术和工艺持续10年的迭代下,变得更加坚韧和极致。”
荣事达正在通过智能硬件+系统软件的物联网技术驱动,对现有产品生态进行重新组合,致力于打造“社交客厅”、“智膳厨房”、“健康卧室”、“聪明阳台”、“超级卫生间”、“智慧书房”、“智爱餐厅”、“智尚衣帽间”、“智能车库”、“智美花园”等十大智能家居生态圈产品体系,构建荣事达智能全屋系统。
截至目前,荣事达荣获各项国家专利已经1000余项。专利技术帮助荣事达得以稳健发展,使其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32个国家和地区,让“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潘保春说:“在未来,荣事达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同时,继续加强与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的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共赢平台。”
模式创新让创客变为股东
自2004年上市以来,荣事达太阳能一直坚持“多赢”的经营理念,开创消费者、厂家、商家多赢的新局面,并迅速建立起一级代理商600多家,专卖店、加盟店2000多家,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短短五年间,荣事达太阳能迅速成长为太阳能业界的一匹黑马,并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太阳能行业二十强企业等荣誉。
为了加快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圈的发展,荣事达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创新性地推出了“双创中心+事业部制+合伙人‘三位一体’”,由此让创客变为股东。
潘保春介绍说,在创客进入“双创”中心初期,荣事达免费提供资源,承担风险,发生活费。过了初创期,经过认真评估,创客与荣事达签订合作条款,确定股比分成,成为合伙人,项目进入事业部发展。事业部制的核心是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注入企业的技术、管理、大型资本、5万个网点和O2O全网营销系统等资源,迅速补足项目短板,使其进入快速成长期,为消费者打造极致产品。
潘保春表示:“荣事达采取双创中心+合伙人制+事业部制三位一体的做法,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所必需的资金、品牌、信息、技术、管理、文化、人力资源、制造和市场这9大要素,对全社会开放,对拥有某一资源的外部合伙人开放,以此利用资源互补,最终实现1+1>2的经济效益。”
潘保春的愿景是:“我们计划三年内,引进创客项目400个,实现销售收入100亿以上,将荣事达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打造成为中国标杆式创业加速器。”
相关文章
- 03-14白金明:安徽省多种措施并举化解就业难题
- 03-15张宏妹:传统企业在新旧动能转化中提升发展质
- 03-13郑孝和:应多方携手筑起食品安全防火墙
- 03-10罗建国:安徽财政综合施策振兴实体经济
- 03-10张祥安:滁州今年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
- 03-12两会专稿 许继伟:产业发展 滁州市以直接融资为
- 03-12尹同跃:坚守品质国产汽车任谁也无法撼动
- 03-13淮北矿业从“速度时代”跨向“质量时代”
- 03-16耿学梅:创新资源急需 统一管理整合
- 03-10沈强:全淮南欲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