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杨郢乡打造“扶贫车间”推动精准扶贫
时间:2018-04-30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作者:詹宇晨

扶贫车间瑞光鞋业工人正在加紧赶做产品订单
2017年以来,杨郢乡认真探索“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在该乡红星村的瑞光鞋业有限公司率先成立全县第一座“扶贫车间”,让一批贫困户获得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这条“扶贫车间下乡、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新路,也让许多贫困群众摸到了“脱贫的大门”。
陶善红是杨郢乡高郢村的一名普通的贫困户,以往由于性别、年龄、身体等原因,一直生活困难,“扶贫车间”成立以后,一共有像她这样的15名贫困户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外出打工肯定不行了,重活也干不了,有了这个扶贫车间,我在家门口就能找着活干,既可以照顾家里,又有不错的收入”,当笔者走访时,她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以前在家干农活,赚不到钱,也找不到适合我干的活。有了这个车间,我也能就业了,生活费也有着落了,现在的工资是每天120元,按天计费,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高郢村干港组王叶连笑呵呵地告诉笔者。
“扶贫车间”不仅给贫困户带来变化,还让企业、村集体得到实惠。“这既解决了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还降低了费用。我算了一下,每年仅劳动力成本就可节约10多万元。”瑞光鞋业总经理佘本军说,得益于这种模式,企业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
所谓“扶贫车间”,就是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自身闲散资源,在村里设置产品加工车间,让农民就近从事手工业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工作。是一种新的扶贫模式,也是来安县委、县政府今年重点推广的就业脱贫措施之一。以前,不少贫困户由于就业难而精神萎靡、“等靠要”思想严重,依靠“扶贫车间”就业,激发了他们的脱贫志向,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获得感和尊严。
“贫困户大多不离乡土、年纪偏大、没有一技之长,有的身体还有残疾,因此“扶贫车间”里都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容易上手、工时灵活的工种,这样的方式很有针对性,打造‘扶贫车间’,因村因产施策,输血造血并举,这样的做法让精准扶贫工作更有人情味,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负责杨郢乡扶贫工作的乡人大主席石广田这样说。
- 上一篇:合肥市瑶海区城管委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 下一篇:中煤新集公司科技创新再添“硕果”
相关文章
- 05-19怀宁县组织开展“和美乡村·诗意田园”主题采风
- 06-28合肥市瑶海区端午开展老少“粽动员”活动
- 01-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安徽省委员会第
- 11-23秋日乡村美景怀宁县引来无数游客
- 11-11皖北煤电智能公司领导参观指导车间实操
- 06-03安徽中铁工程技术公司第一届青年技能大赛成功
- 09-26王友美女士赴来安县杨郢乡中心学校开展爱心助
- 03-31“蛟龙”入“海” 麻地梁矿迈入5G掘锚一体新时
- 08-25合肥市众创空间创新战略联盟在高新区成立
- 05-31引领示范怀宁县“跟着劳模去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