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十番锣鼓”敲出乡土雅音
时间:2014-08-06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钱续坤 朱能干安庆报道】眼下虽然正是酷暑天气,可是在怀宁县石牌镇万全村的汪家墩,70多岁的老艺人汪仁普根本不顾夏日炎热,正一丝不苟地向队员们传授着“十番锣鼓”的音乐节奏和演奏技巧,他特别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将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传承下去。
据了解,“十番锣鼓”起源于盛唐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先后流传于福建、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民间人称“十番锣”、“打十番”。而怀宁县石牌地区盛行的“十番锣鼓”,具体时间虽不可考,但与徽剧与黄梅戏的发展有着极深的渊源。
《汪氏族谱》介绍说,石牌汪家墩的汪氏主要由古徽州搬迁而来,因此汪家墩的“十番锣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徽州“十番锣鼓”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本地“十番锣鼓”的艺术精华。据悉,“十番锣鼓”一般由12~14人表演,多时有二三十人同时表演。表演时,可分为大小两组,即大鼓、大锣、大镲;小鼓、小锣、小镲;同时可加入木鱼、梆子、板鼓、京鼓、长尖、唢呐等乐器。乐队在鼓手的指挥下,以异彩纷呈的鼓点节奏,应和优美的唢呐牌曲,就能奏出阵阵乡土雅音。
据汪仁普老人介绍,“十番锣鼓”除了演出时乐器较多之外,演出的曲目有《凤点头》、《长锤》、《望家乡》和《八哥洗澡》等十多套。由于汪家墩的“十番锣鼓”曲牌较全,它可以根据演出时的不同环境,而注意击鼓手法的不同技巧,强击弱击的此起彼伏,以控制速度的缓急,既能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又能浅吟低唱,哀戚悲歌,整个演奏场面气势恢宏,为喜庆或悲怆的氛围起着十分重要的衬托与渲染作用。
近百年来,汪家墩“十番锣鼓”极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只要有重要活动,比如闹元宵、耍龙灯、赛龙舟、寿庆、丧葬等仪式,都不可或缺。该村村民汪连珠自豪地说,汪家墩的“十番锣鼓”闻名遐迩,不论是红白喜事,人家都要约请;不管老人小孩,大家都喜欢听。
相关文章
- 07-31刘庄煤矿:150502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工作“写实”
- 07-31钱营孜矿“两学一做”让党建活力四射
- 06-12孙疃矿生产一周年座谈会上安全唱“主角”
- 11-28钱营孜矿“菜单式”宣传三中全会精神
- 09-23“点线面”结合,安庆市怀宁县茶岭镇刷新乡村
- 10-29奇瑞能源管理体系获得国家认证
- 03-04【全国两会】刘庆峰:源头技术创新,是讯飞生
- 09-06洛河发电厂大力开展廉洁文化建设
- 09-08袁店一矿开启机械化道路清扫新模式
- 02-23安徽华塑股份“百日会战”青年勇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