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属国企改革发展调查
时间:2013-11-12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本报记者 吴明 张晓梅 张骅 / 文
2013年上半年,与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相比,安徽省属企业资产总额、收入位居第8位,利润位居第7位;与中部省份相比,资产、收入位居第2位,利润位居第1位。
安徽省属企业为何能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生产经营总体上依然保持平稳运行?近日,安徽省国资委改革处处长高维民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是改革让安徽省属企业具备了更强的抵抗力。
重组和改制激活内生动力
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安徽省属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有14户,比上年增加2户;7户企业资产总额超过500亿元,其中,淮南矿业、高速集团超过1000亿元。与2010年相比,省属企业资产、收入增幅分别为37.5%和41%,均高于“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要求。
对于以上这些成绩,高维民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是近年来安徽省国资委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对安徽省属企业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之后才取得的。
针对省属企业发展不均衡和资源互补性以及做大做强的需要,安徽省国资委结合国家产业布局导向,综合分析省属企业资产规模、产业特点和竞争优势等要素,先后组织实施了中煤三建集团与中煤特凿集团、省旅游集团与省粮食集团、省建工集团与安徽水建工程总公司、省投资集团与上海裕安公司等省属企业之间重组,有力地促进了省属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省属企业由最多时的43户调整到目前的30户,省属企业大公司、大集团格局初步形成。
谈到这些时,高维民也指出了这背后潜在的问题。“应该看出,国有企业一股独大一直是发展中的‘拦路虎’,也是企业内生动力不足、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维民说。
正是看到了增长动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安徽省国资委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推进以产权多元化改革为核心的省属企业整体改制工作。除早期完成改制的海螺集团公司以外,先后完成了江汽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等企业的整体改制工作,大大激发了企业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海螺集团目前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水泥生产企业。铜陵有色集团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065亿元,成为安徽省首个年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江汽集团2006年改制以来,净资产增幅达一倍以上,目前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内汽车企业(集团)中排名第9位。
在推进改制工作的同时,安徽省国资委积极支持资产优良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国有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和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先后完成了皖北煤电省内煤炭主业整体上市,国元证券借壳上市,正在组织实施华安证券公司、中煤矿建集团等省属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整体改制上市工作。目前,安徽省属企业上市公司已达17户。在竞争性领域省属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中,按照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改革原则,先后对国贸集团主要骨干企业实施了产权多元化改革,并完成了省建筑设计院改制工作,实现了企业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
整合和机制创新重塑体系
企业内部改革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体现在内部资源整合上,只有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才能使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清晰、主业进一步精干。
安徽省国资委通过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关闭清算或转让亏损企业、压缩管理层级等方式,在省属企业中清理了一大批低效和风险资产,退出了部分低效或风险领域。针对内部资源分散、相互竞争等问题,着眼企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集团公司内部相同或相近业务进行整合,推进了专业化重组工作。如铜陵有色集团采取强强联合、以强并弱、同类合并等措施,实施了内部机械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物流运输、商贸流通等类型企业的重组整合。皖北煤电集团坚持纵向集中、横向一贯、内部制衡、服务共享、平衡过渡的总体思路,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有力地推进了企业发展。
企业内部改革的另一部分就是加速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型,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首先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安徽省属企业公司制改造基本完成,根据《公司法》制定了公司章程,规范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规范运行制衡机制初步形成。其次是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有了明显进步;企业管理内涵不断丰富,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创造了许多管理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涌现了一批企业管理创新成果。
比如,淮南矿业面对今年库存上升和煤价下跌双重压力,提出了强化内部管理“十条举措”;安徽叉车集团通过信息化系统升级,有效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徽商集团强化对标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经营效益较好;国元集团、投资集团、华安证券、国资运营公司等企业通过强化风险管控,有效化解了企业发展中的潜在问题。
再者就是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目前,安徽省属企业已全面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在用工和待遇上,推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员工、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薪酬制度,初步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新机制。
争取政策在改革中化解包袱
企业改革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要通过管理创新来体现。
据了解,下一步,安徽省国资委将引导省属企业切实加强基础管理、风险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加快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引导省属企业围绕企业研发、营销、金融服务、集成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创新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同时,加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管理信息化质量。
每个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都或多或少地背负着一定包袱,进一步解决企业历史包袱,才能使安徽省属企业的改革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可靠。近年来,安徽省属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工作稳步推进。
在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方面:全省33个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破产终结。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面:分离改制辅业259个,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2.16万人。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方面:除宿州市境内省属企业部分中小学外,省属工业企业办139所中小学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省农垦集团中小学全部移交完毕。省属企业公安、供水供电等社会职能也基本移交完毕。在省直党政机关企业脱钩扫尾方面:基本完成57户脱钩特困企业改革任务,妥善安置了企业各类人员,较好地盘活了国有资产。先后接收了省水利厅、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省行管局等单位移交的一批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先后关闭或重组了巢东水泥、省丝绸公司、水安总公司、长安电子等一批困难企业,有效化解了省属企业的出血点。
到了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88.7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增加值547.7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利润总额93.2亿元,同比增长2.2%;累计上缴税费173.8亿元。6月末,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748.5亿元,同比增长15.6%。资产、收入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利润总额近年来仅低于2011年同期水平,主要预算指标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目前,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是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对此,安徽省国资委副主任朱少春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安徽省属企业辅业改制工作;加快省属企业中小学等社会职能移交、政策性关闭破产、事转企改革扫尾工作;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创业就业工作。 - 上一篇:合肥市瑶海区农民工子弟学消防
- 下一篇:皖北煤电钱营孜矿“五严禁”刹住奢糜之风
相关文章
- 10-31淮北矿业乔伟荣膺安徽省煤炭行业瓦斯检查工“
- 01-10现金优惠最高至万元,年终购车首选瑞虎7 PLUS
- 05-18聚合力,恒源煤矿握指成拳打好掘进攻坚战
- 06-17安徽省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 05-22淮北选煤厂释放人力资源潜能激活力
- 11-09傅荣安:洛河发电站好最后一班岗的优秀员工
- 09-29“联农带农”机制拓宽怀宁县江镇镇农户增收渠
- 11-21思皓E10X“花仙子”降临 开启都市青年出行新纪元
- 09-19童亭矿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 03-21从代表建议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风向标